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梁归智

作者:

佚名

来源:

华师一附中

访问量:

2010-01-19

梁归智

1967届校友)

中国当代红学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男,194911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7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系,1978年至1981年师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姚奠中(章太炎的研究生、关门弟子)读研究生学习古典文学,毕业后曾长期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91年评为教授,1999年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巨大。已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神仙意境》《箫剑集》等十余部。

  著有《石头记探佚》《箫剑集》《新评新校红楼梦》《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独上红楼》《红楼赏诗》《神仙意境》《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飞丸记评注》《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译著)《仰山小释迦--慧寂大师传》(传记小说)《支遁大师传》(传记小说)等著作。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生姚奠中教授,并私淑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治学上以文本考证为基础,以艺术感悟为核心,以哲学思辨为向度,自成一家。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资格。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已出版《〈石头记〉探佚》、《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新评新校〈红楼梦〉》、《红楼赏诗》、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在红学界独树一帜,影响巨大。此外出版《神仙意境》、《仰山小释迦:仰山慧寂大师传》、《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与周月亮合著)、《巴黎:一席浮动的豪宴》(译著)、《〈飞丸记〉评注》、《〈论经〉评注》、《〈金刚经〉评注》等多部著作。《独上红楼》、《被迷失的红楼》、《箫剑集》红学研究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红楼六家谈中主讲《红楼梦》的断臂之美曹雪芹的超前之思

天上碧桃和露种——梁归智

张义春

梁归智的形象很令人心疼——眼睛小而朦胧,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加上衣着随便,身体瘦消,显得弱不禁风。梁归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生于北京,但他祖籍却在山西祁县,祖上是晋商,家非巨富,室尚小康,商农为本颇有家财。

梁归智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其所开创的红学研究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巨大。已出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神仙意境》、《箫剑集》、《新评新校〈红楼梦〉》、《红楼赏诗》、《独上红楼》、《被迷失的红楼》等十余部。他认为,只有通过"探佚学"才能够严格区分曹雪芹原著与后四十回续书,才可以真正进入、区分、理解、鉴赏《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与胡德平一样,梁归智另一得意之处是作为"红楼六家谈"之一,于中央电视台讲"曹雪芹的超前之思""《红楼梦》的断臂之美"

梁归智长期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一九九一年评为教授,一九九九年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提起梁归智,红学圈里很多人会用语义不同的口吻不约而同说"他原来是个种果树的"。文革期间,梁归智插过队,搞过几年果树栽培研究。1978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他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研究古典文学,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姚奠中教授。

即使有机会接触与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梁归智选择研究"红学"仍旧十分偶然。仅算当初山西大学78级同门,姚奠中就招了十几个学生。按照当时的课程设计,这些研究生们在校期间要通学所有古典文学史论及作品,而只靠毕业论文的内容确定今后各人的研究方向。当时,梁归智的毕业论文本来要写庄子,后来又想写李渔。一开始,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毕生研究红学。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发表研究红学论文的期刊很少。除了中国红学会会刊《红楼梦学刊》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办的《红楼梦研究集刊》外,只有各类大学学报提供一些发表空间。在校学习期间,梁归智写了一篇论文《探春的结局:海外王妃》,他认为在大陆发表无望,便大胆地寄给香港《抖擞》杂志,文章寄出后,天天想念,自不必说,最后倒也全文刊登,直叫他好不踌躇,喜得心花都开了。1981年,一个研究生在香港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此举颇有反响,梁归智的声誉自然一天高似一天。因循这一影响,他临时决定更改毕业论文的方向,继续在这里做功夫。

20 世纪80年代初,梁归智决定投身红学研究时,考据之风在红学界大盛,周汝昌提出的所谓"史湘云嫁贾宝玉"被大多数人斥为胡思乱想,打入另册。在这样的红学研究背景下,初入红门的梁归智的棱角便显露出来。1982年,他致信周汝昌,寄去自己的论文《史湘云嫁贾宝玉说》,赞成并延续了周汝昌的推断,提出许多有力证据。周汝昌暗暗点头,以为真正不错。有周汝昌的肯定,梁归智闹腾得更欢了,第二年,他的毕业论文《〈石头记〉探佚》就成书出版,这次周汝昌又为此书作序,且第一次提出了"探佚学"的概念。

总体上说,梁归智是个幸运的人。他性格平和加之学院派式的严谨,使他在派系分明的红学研究圈里,没有受到明显的很多"草根派""新进派"诉说的所谓"打压"

梁归智曾说过一些听上去很"狂妄"的话:"20世纪的红学研究领域是考据家的天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艺术家性质的红学者。近百年的《红楼梦》研究缺少的是灵魂,是主体精神,是文化哲学......以此观照百年红学史,基本上是一部对《红楼梦》的'误读史'"

后来,他又在《光明日报》上撰文称胡适是以"科学方法"治红学,而周汝昌则以文史哲贯通的思维解读文本,这两条研究思路的分歧恰恰是一切红学纠纷、争论的导火索。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梁归智重提了这个看法,认为所有的红学纷争说到底,虽然也有人事利益纷争,但更本质的,则是思维方式和治学方式之争。

也许恰恰是他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和他的治学成果,梁归智较为顺利地受到主流红学派的接纳。早在他的第一本书面世时,《红楼梦学刊》便称这本书是红学史上"第一探佚学专著"

上一页:

下一页:

2010 /

01-19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