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学习做父母,一直在路上——聆听党波涛老师《家庭教育目标与问题》讲座有感

作者:

马菁 (18级16班夏珮荃的妈妈)

来源:

家校联盟

访问量:

2019-05-21

春夏之交的58日晚,在华师一附中1号报告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原来这又是一场华师一家长翘首以待的“家长学校大课堂”开讲了!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知名亲子教育专家、《新父母在线》创始人、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党波涛副教授,带来了一堂《家庭教育的目标与问题》的演讲。我有幸聆听了党教授这场精彩又务实的讲座,感受颇深……   

 

 

 

首先,党教授从高材生弑母案谈四种家长类型:忽视型;专制独裁型;放纵溺爱型;权威民主型。结合实例论述中国家长期望太高,管控太多,倾听太少,商量太少的四大问题,导致孩子出现压力过大,自我缺失,不愿交流,容易极端的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家长平时不大注意也没有好好思索的,值得我们家长认真领悟和思考。

之后,党教授重点以“人”的结构和生涯发展,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既层次清晰又明理完美。目标分为四种:短期目标——追求学习成绩、考试成功;中期目标—一切为了高考,考上好大学;长期目标——成人成才;终极目标——人生幸福、成功。听到这里,感觉我们现在大都停留在“短期目标”与“中期目标”这层面,真的是高度重视短期目标,极端重视中期目标,忽视长期目标,无视终极目标,让我们在座的家长深感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的自身问题,清楚今后要改正的问题所在。

最后,党教授从学会淡定;学会放手;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四个方面,与家长交流好家长该怎么做,使家长们感悟到好的家庭教育是有法可循的。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华师一附中高一学生的家长,很多地方确实如党教授所分析的一样。孩子刚进入华师一,只注重了短期的目标,一味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孩子偏文,爱好西方艺术史、喜欢画画、喜欢朗诵等,因为在华师一多方面压力大,这些兴趣都随之淹没。我越在意她的考试成绩,她越反感,学习起来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次新高考改革,自从重新选分学科组合后,女儿渐渐对所选科目组合有了兴趣,在学习之余,还积极地参加学校举办的多种活动。前不久,在华师一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表彰暨华师一演说家的舞台上,看到十六岁的女儿端庄地站在舞台中央,甜美的娓娓道来演说着自己改了又改的“摩西奶奶”时,我激动不已……惊讶她的成长、她的改变、她的进步,看着她那份从容、那份自信,相信她在华师一以后的两年一定会变得更努力更优秀!我不能操之过急,需耐心陪伴,需静待花儿开!

就如党教授所言,我们家长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控太多、倾听太少、商量太少。对孩子应该学会淡定、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孩子再小与家长也是平等的。是孩子想怎么样,而不应该是我们想要孩子怎么样,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聆听讲座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党教授所说的:人生成长顺序是不可逆的——成人、成才、成功,三者顺序不可逆。必须先成人、然后成才、最后才能成功。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好孩子的榜样,构建完美幸福的家庭,让孩子愿意回家,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有爱有幸福、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让孩子拥有自我实现的能力,拥有成就幸福人生的能力。家庭的幸福指数越高,孩子自信、自尊、自强,学习主动性就会更高,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愉悦、更有效。孩子和我们一样,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难有完美的人生,也就不该奢望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一方面,这是大自然的奇妙设计,更重要的是,他(她)是我们亲生的。

孩子有无数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自然会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既然家长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之路的惊喜!!

     培养孩子是我一生的修为,学习做父母,一直在路上,努力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有爱、有情、有义、有梦想、有幸福的人!

 

 

2019 /

05-21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