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第九期):“感悟诗情”(三)
作者:
2023级高一年级I部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4-06-17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3级高一年级I部同学阅读推荐的诗歌类优秀作品专辑(三)。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袁昉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诗歌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舒婷的诗》(舒婷 著)
2、《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博尔赫斯 著)
3、《一个孩子的诗园》(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著)
4、《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博尔赫斯 著)
指导教师:袁昉

袁昉,华中师大一附中语文组骨干教师,“圣陶杯”全国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她秉承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崇尚以多元化方式培育学生知、情、意的全方位感悟;她坚持用教学的热情感染学生,用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用质朴的人格赢得学生。曾多次指导学生荣获楚才杯等各类作文竞赛奖项,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奖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曾先后被评为武昌区教学能手、武昌区优秀班主任和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导 语:
每一部作品都是无垠沙漠中涌动着清泉的绿洲 ,
每一首诗歌都是深邃人生的诗意箴言,
每一句都是心灵中提取的智慧之珠。
翻开书页,
看到了被世俗虔诚仰望的寥廓星空,
触摸到了律己的指明灯,
看清了前行的道路。
在这里可以神游诗人们笔下那明媚的四季,
感受青春的热血与激情,
体会生命的韵律与力量。
进而探索生命永恒话题,
找寻无处不在的美,
还可倾听自由的故事,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诗意栖息的乐园,
感受那份无尽的诗意和力量。
“悦读·乐享”推荐人:欧阳雨乐(高一2班)

阅读推荐:《舒婷的诗》(舒婷 著)

【书籍概览】
是谁为精神留下一寸净土?是谁以朦胧之笔触采撷下世间美好?是谁在浪漫的哲思中寄托淡淡的哀愁?是谁不拘于形式却愈显其诗歌之隽永?是谁以女性主体视角抒发对自尊自由的渴求?答案尽在《舒婷的诗》中。
【推荐理由】
1.文风细腻,语言典雅,用词精妙。
2.感情真挚,文字清新而有温度。
3.思考富有哲理,有深度。
【书海拾贝】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流,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致橡树》
【读书札记】
我是那株橡树,我知道你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借我的显赫炫耀虚荣;我知道你也不愿一厢情愿地淹没在他人的施舍荫庇下,痴情地唱着单恋的歌曲。你希望具有含情脉脉的体贴和温柔,可又不限于此。你知道衬托铺垫可以突出我的威仪,为了爱情,你甚至想奉献“日光”般的温柔,倾泻“春雨”般的情义,但你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所以,你愿做一株木棉,与我一同以树的形象站在一起,你希望与我一样高大挺拔,我们一起站着,挺立于天地间。这正是你对爱情的所有遐想,亦是你对自身自尊的坚守。你在淡雅含蓄的语言中寄寓了对男女平等关系的追求。
你以否定起笔,将对爱情的构思尽数书写在诗中。不再有附庸他人的被动,不再有衬托烘托的粉饰,有的只有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同。于是,少女如高大的木棉,绽放﹑迸发出盎然生机,这才是你所憧憬的真正的爱情。透过“绝不”二字,读者能够邂逅你清明而又坚定的双眸,读懂你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坚定立场。两个巧妙的比喻,赋予“凌霄花”“木棉”崭新的代表着不同爱情视角的意象,同时亦生动传达了你对依附他人的拒绝和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啊!就连“日光”“春雨”也表达不了你对对方的爱意,你一定要用独属于你们彼此的特殊语言,引起心灵共鸣,表达对私密爱情关系的珍视。或许,这正是你朴素但却坚定的心愿。
你用清新的笔触,讲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女性对平等独立的爱情关系的憧憬和向往,展现了一个勇敢纯洁的女性形象。在对爱情的追求里,你会绽放灿烂的笑容,当然亦或会淌下澄澈的泪珠,但你广袤的情感天地绝不会允许你的投入不被赋予等值的尊重。你希望成为春光、盛夏,你要见证一万次的日落日出,而不愿被一段庸俗的爱情羁绊。这正是女性独立的意义所在。
你也体察到了社会对青年人爱情教育过少的现象,你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亦是在传达正确的、进步的爱情观,你并不愿执著于多么宏大的叙事,而是惟愿以一个精微的视角呈现对爱情的哲思,并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地教化青年人,这才更体现了你诗歌的非凡意义。
袁昉老师点评:
读舒婷的诗歌,会感受到诗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气质,这种气质甚至可以用豪情来形容。她的诗歌有一种独立精神,一种高超的气概,既富于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表达;又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如她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其意象多纯净明丽,象征意味浓烈,情感厚重充沛。她的诗歌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的情怀,及对爱情友情的热情讴歌,对青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悦读·乐享”推荐人:黄海桐(高一4班)

阅读推荐:《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博尔赫斯 著)

【书籍概况】
本书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两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和《老虎的金黄》合并收入,再现了博尔赫斯年轻时诗歌创作平易、清新、澄澈等特点,更将他热情洋溢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推荐理由】
这是诗人博尔赫斯最早的诗集,并不厚重,薄薄一册书中印满他对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小城的爱。他写街道犹如一首期待中的古曲,在耳畔飘逸的滑行;他写庭院变为甬道,将天空导入居室之中;他写星期六与日俱增的俏丽,也写它的冷漠无情。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小城中平凡却又独特的一切,都被绘入一幅优美的长卷,诗情画意洋溢其间。
【书海拾贝】
也许正是这银灰的晚景
赋予那街道以温馨的意趣,
使它变得那么谐美,
就好像已经被忘却但又重新记起的诗句。
【读书札记】
文字的迷宫
想起要读博尔赫斯是在一个深夜。躺在床上,忽而思及他那首《南城》。思绪突然被唤醒,跳进地面上那一滩如水的月光里,又翻出窗——我也坐在那庭院中,足尖感受着石板渗来的阵阵寒意,抬头是荧荧的天体与璀璨的繁星,耳侧是池塘边小溪流水淙淙……以上,是引我走向博尔赫斯的联想:他用文字塑刻出一个个具象而立体的场景,引人沉浸其中。
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本收录了上文那首诗的、他早年的诗集,能从中窥见一个沉思未来的哲人的身影,同时又感受得出一个年轻人对生话的热爱和对浪漫的追求。博尔赫斯选取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小城中最普通的事物作为意象,加以具体传神的描述,再将时间、空间并入,书写永恒与超越——有关生命之感性、亦有关哲学之理性。他写空荡的客厅里蒙尘的岁月,写陌生的街道上行人在暮色苍茫中步履匆匆,写一方小小庭院圈起一片永恒不朽的苍穹。时间缓缓,岁月悠长。安宁平静或许并非小城的代名词,而是博尔赫斯无穷想象力所增色之世界的形容。
“我那时候喜欢的是黄昏、荒郊和忧伤,而如今向往清晨、市区和宁静。”能在这本诗集里与那个年少活泼的博尔赫斯相遇(即使我总会不可避免地想到数十载后那个双目失明、理智却冷静尖锐的博尔赫斯),与我而言是何等幸运之事!十三四岁的我喜欢夏日喜欢林荫道上投下的驳树影、喜欢斜阳、云彩、熙熙攘攘的街和有关少年人的一切。那时自诩为文艺青年的我,评判自己对诗歌、文章、电影的喜爱标准便是有无一种“氛围感”。这种氛围感是作品中隐约透露出的创作者内心情境的一角,而博尔赫斯完美契合了我的需求。借用作家苏童的比喻:“这是作者用文字搭建的迷宫。”博尔赫斯的迷宫不仅源于生话,更源于他的想象力与他的机智。清晨黄昏、荒郊市区、宁静喧闹,喜悦忧伤,他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构建一个又一个令人放松放缓的场景。无论你倾向、偏好哪类,只要关于美,便总能在博尔赫斯的文字里找到你的“舒适区”。
提及此,我又想起一个词“慢节奏生活”。我们现在仍过一种受惯性驱使的生活,熙熙攘攘,奔波不息,似乎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但细细回想,却又想不起这一天有何特别之处、有何特别感受。如果忙碌过后你仍想葆有一颗观花之心,那便看看博尔赫斯吧,即使不带思考地看——在繁忙的生活中,用他的文字为自己另辟一方心灵净土。因为他的诗有一种岁月的苍老感,虽孤单,但令人愉悦。
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博尔赫斯的想象力与文字功底都是苍白的。那么,就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他吧。
袁昉老师点评:
的确,这是一本需要青年们细细品味的诗集,它不仅是博尔赫斯文学创作中的一颗珍珠,更是他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在阅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博尔赫斯独特的诗意表达,以及他对现实和幻想之间边界的挑战。诗人巧妙地运用文字的节奏和韵律,营造出一种奇特而离奇的氛围,他将城市的风景、建筑和街道与人类存在的主题相融合,以独特的方式反思生命、时间和记忆。博尔赫斯以他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唤醒了读者的感知和思考,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外部的世界和内在的灵魂。
“悦读·乐享”推荐人:胡冯睿倪(高一5班)

阅读推荐:《一个孩子的诗园》(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著)

【书籍概况】
《一个孩子的诗园》出自英国新浪漫派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之手,它不仅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更是深受全世界各国孩子(甚至成人)欢迎喜爱的诗集,它收录了66首经典童诗,内含120幅精美插画,由儿童文学翻译家漪然和翻译泰斗屠岸共同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甚至称这本儿童诗集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无与伦比的”一本。
【推荐理由】
斯蒂文森以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每一首诗都简单干净,不管你在哪个年龄阶段,读起来都能体会到儿时那种纯粹的快乐。书里还搭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插画家为斯蒂文森的诗创作的120幅插画,清晰的黑白线条和复古的色彩搭配,让每一首诗显得既神奇又美丽。这些经典隽永的诗歌能洗涤和抚慰每个人的灵魂。
【书海拾贝】
·虽然我们放下了百叶窗,给客厅罩上阴影的清凉,他还能找到一两个缝隙,把金色手指悄悄地伸长。他从锁孔里钻过,让蒙着蛛网和灰尘的阁楼发亮。他跳跃在碎瓦上,将笑容绽放在架梯子的草垛上。(写太阳)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星。大人们发现了我,紧抓住我的衣襟,他们把我丢上了床,却仍然闪烁不停,脑海中,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写孩子)
【读书札记】
这本书是儿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最初我是被它美丽的外表所吸引,然后才是里面一个一个似远似近、似懂非懂的故事;再大一点,我发现那些漂亮又特别的句子开始向我生出神秘的召唤,里面有我梦中向往的世界;再成熟一点,我开始隐隐约约领悟到字里行间蕴藏着的微笑、勇气、自由、爱、还有少年小小的各种梦想。于是,路灯下,我想起《我的影子》;睡觉时,我觉得《我的床是一条小船》;在山间田野,很想找找《神仙的食粮》;一个人的时候,陪我的有《看不见的玩伴》。我喜欢《夏天的太阳》、《秋天的火苗》,我喜欢《小小的世界》是《我的王国》,《冬天看图画书》,《床上的大陆》是《夜晚的童话》。这本诗集赐予我一片净土,令小小的我生发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幻想,它们在空中自由地飞,在脑海中快乐地打着转,在作文里好奇地探出头,在课本里嗡嗡齐鸣,在画作里陆续绽放。
儿时的我,虽然读出了这本诗集的美丽,但却未读出这些诗歌的魅力。直到有一天,看到毕加索的一句话:“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茅塞顿开之下才感受到这些文字如何的弥足珍贵。能写出孩童感受不到隔阂的童言童语,能像密密麻麻的蛛网一样渗透入孩童的灵魂,写出孩子们的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是怎样的一种魔力呢?更不要说,诗人能在缠绵病榻的儿时不怨天尤人,依旧拥有天马行空﹑清澈丰富的童真,并且在长大成人以后依旧拥有如此干净的灵魂!每每被追着赶着的学习生活忙碌得要迷失初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本诗集,想起这位充满神奇力量的诗人,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想起自己儿时的雄心壮志……阅读这本诗集时,我会重新与诗人共鸣那来自遥远时空的纯真与平和,去感受我们只是“带着军队,还有各种神奇的装备,浩浩荡荡走在大路上……起先那步伐有些缓慢,可行进的节奏渐渐加速,脚挨着脚,肩并着肩,我们就一起奔向了梦的国度。”在梦想的国度畅游,不知不觉中,我便会无端生出很多勇气,觉得自己无拘无束且无所畏惧,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因为“我的懒影子还替我躺在床上睡得真香”。
这本诗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点燃了无数的灯塔,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它们总是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淡淡的,又异常坚定有力的带给我心灵的慰籍,“夜只是黑色的睡袋,只需拉开拉链,天就会变亮”。它是诗人简单纯真的童年,不,它就是我迎着风,向着晚霞,背着书包,追着蝴蝶的童年,更是我听着音乐,沐浴着阳光,为希望努力的明天。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多么热爱这个世界,也永远不要忘记享受每日的阳光,愿这孩子的诗园永远是我们精神的港湾。
袁昉老师点评:
斯蒂文森的诗歌充满了童真和奇趣,他以卓越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表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奇幻的大门。诗人以孩子们喜爱的主题,如动物、自然、梦境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其实,这本诗集不仅适合青年学生阅读,而且也能给成年读者带来欢乐和启示。他的诗歌具有普世价值,能够广泛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幸福,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天地。
“悦读·乐享”推荐人:彭子乔(高一6班)

阅读推荐:《戴望舒诗集》(戴望舒 著)

【书籍概况】
戴望舒的诗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当时的时代在文人心灵上的投影,反映了近现代知识分子追寻探索的心路历程。本书收录了戴望舒的九十余首诗,包括他的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推荐理由】
“望舒是一个具有丰富才能的诗人。他从纯粹属于个人的低声的哀叹开始,几经变革,终于发出战斗的呼号。每个诗人走向真理和走向革命的道路是不同的。望舒所走的道路,是中国一个正直的、有很高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道路。”
——艾青
【书海拾贝】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读书札记】
寂寞的秋的清愁,辽远的海的相思
——读《戴望舒诗集》有感
每读戴望舒的诗,都能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富有古典意味的情思,和那在漫长等待与求索中生发出的迷惘与明朗、忧郁与坚定。正如钟嵘《诗品序》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纯真的刻骨的爱与自然的深静的雅,在戴望舒的诗作与生命中结成一个悠长而微渺的音符,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融合,成就了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含蓄之美。在意象上,戴望舒通过选择一系列带有古典诗词色彩的意象,运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暗示自己潜藏的情绪,使抒情客观化,富有余味。譬如他的成名作《雨巷》,用“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一种美好却倏忽即逝的理想,表达自己追求理想信念的孤寂与徒劳,这显然是受古典诗词中“丁香结”意象的启发,而那“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哀思便随着这意象跃然纸上了。在音律上,戴望舒的诗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予人一种莫可名状或不愿明说的隐约之感。最典型的便是《烦扰》,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既像反复,又似顶针,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戴望舒的精神一度陷入苦闷和低沉。戴望舒生活的年代,是苦难和不幸的年代,是美好幻灭的年代,更是漫漫无期地等待和平、求索理想的年代。面对无法企及的远方、孤苦飘零的自己,他是迷惘与忧郁的。他不断叩问——“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游子的家园呢?”;他不住叹息——“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窃听心的枯裂之音。”“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但是抗战爆发后,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面对伤痕累累的同胞,他变得明朗与坚定。他激励——“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他期待——“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他振奋——“那里,永恒的中国!”无论是前期向内对心灵幽微处的探求,还是后期向外投入到广大的社会中去,他的诗歌总与社会现实相映照,他以诗人的敏感捕捉时代的脉搏,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与时代背景相融合,这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戴望舒在他最后的诗作《偶成》中写道:“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他所处的年代距今虽已时逾多年,但他的诗歌之花至今仍在开放,而且将会一直开放下去——这不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更是一种价值存在的必然,一种坚持理想、心怀大爱、在追逐中前进、在挣扎中升华的人格必将永垂不朽。
袁昉老师点评:
戴望舒的这本诗集主题广泛而深刻,涉及生命、爱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他的诗歌给人一种真实而内省的感觉,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戴望舒的诗歌富于情思美﹑象征美﹑散文美与音乐美。他对中国新诗具有重大的贡献,一是创作了一批风格独具的诗篇,强调了一种"文质并茂"的诗美学观。二是创造了无韵自由诗体,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品种,最后是推动了中国新诗史上象征诗派的发展,促进了它走向成熟。阅读戴望舒的诗歌,对于培养我们中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的归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