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十期)散文类:“生命况味”(一)
作者:
2023级高一年级Ⅱ部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4-07-04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3级高一年级Ⅱ部同学阅读推荐的散文类优秀作品专辑(一)。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屈妍晏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散文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 著)
2、《老舍散文集》(老舍 著)
3、《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梁实秋 著)
指导教师:屈妍晏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级高一年级Ⅱ部语文教师。以书为友,怀抱初心,致力于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和诗意的深思。
导 语:
散文的创作,不着力于追求形式的整饬与结构的严密,其神韵恰在于情感体验的真挚、审美旨趣的流露、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哲理意味的不言自明……“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广阔的自然天地,丰富的生活图景,既是散文创作的富矿,也是读者感知和体会散文妙处的土壤。
通过阅读散文,我们能走近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和生命之思,产生源自心底的共鸣。对一草一木的关注,对感人细节的咀嚼,在此地与彼处间游走,在历史和现实间穿梭,“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生命的诗意与世间的况味,就在这些思索和文字间,熠熠生辉。
“悦读·乐享”推荐人:边子媛(高一12班)

阅读推荐:《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 著)

【书籍概况】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5年2月。在该书中,余华将视野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将笔尖从文学深入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笔戳穿生活表象。余华记录、剖析着社会、现实、文学、文化等种种现象乃至怪象,对人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深刻反思,也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飞速发展、不断变迁的中国。
【推荐理由】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为起点展开叙述,蕴藏了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剖析生活问题,推动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在看似平实的文字中给人以独特的阅读感受。
【书海拾贝】
1.我在特拉维夫沙滩上,看到穿着游泳裤背着冲锋枪的男生和穿着比基尼背着冲锋枪的女生也在那里晒太阳……地中海的日落情景壮观美丽,而二十公里之外就是巴以冲突不断的加沙地带。
2.文学的叙述就像是人的骨髓一样,需要不断造出新鲜的血液,才能让生命不断前行,假如文学的各类叙述品质已经完成了固定了,那么文学的白血病时代也就来临了。
3.一个作家一生写下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可能都是他自己,当他离世而去后,我们应该从他身上看到还在的人。
4.这个世界不是世外桃源,不是乌托邦,但是十分美好。
【读书札记】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读过同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读到的第一本是《活着》,第二本是《第七天》,然后是《在细雨中呼喊》,再后就是《兄弟》,最后是《许三观卖血记》。追着余华的作品看,当然是因为喜爱他的写作风格。他常常在写作中使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把文字打扮成一位提灯人,引领匆匆的路人穿行于艺术长廊间,而叫灯光将墙边一件件荒诞的、扭曲的、浪漫的陈设点亮,点进游人的双眼里。这时游人便会禁不住去问,去思考,去探索:廊外又长得什么样子?
但是这本散文集的阅读体验是最美丽的。和余华的长篇小说相比,这些零碎的随笔显得更清澈、更温情;可是和其他作家的散文比对,你就会感到这些语句中藏着不可忽视的锋芒,它们具有一种独特的尖锐的力量,作者在此集中将其概括为“放肆”。
我买到书的时候是傍晚,那时我还要往教室赶,于是我一边走,一边就忍不住翻起一页来:在想象中,我走过火腿上的奥斯陆、卑尔根、斯塔万格,走到大陆的另一头,素未相识的地方,去聆听阿斯比旺的《酒故事》;从《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笔记》中,窥见闪光灯与边境线、十字架与大屠杀、BBQ与冲锋枪奇异而真实的共存;在扑面的稻风里,观赏《罗伯特·凡德·修斯特在中国摁下的快门》;而当《我们的安魂曲》响起时,我终于想起来看一眼时间,鲜艳的火烧云铺满了半个天空,倒映在表盘上,尤为刺眼。
沉重的心境,有时会忽然被书中几处幽默的语句搅出欢波;轻松的灵魂,也躲不了为文字后的情感所染。“日常生活貌似平淡琐碎,其实丰富、宽广、激动人心,而且包罗万象。”这就是《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的精神和魅力所在。
《在日本的细节里旅行》中,“我”看看眼前红颜不再的酒吧老板娘,在酒香和俏皮话的围绕中写下了“在围炉里,人生如梦”。而我现在则要说:
在书影里,人生如梦。
屈妍晏老师点评:
余华的这本散文集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洞察,其语言风格也具有别样的魅力。作者结合对余华作品系统性的阅读体验,以及对文本沉浸的体味,产生了细腻的感知和多维度的思考。
“悦读·乐享”推荐人:雷子昱(高一13班)

阅读推荐:《老舍散文集》(老舍 著)

【书籍概况】
《老舍散文集》选取了老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如创作于1951年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同时通过对新旧社会春节的对比,突出了新社会的移风易俗,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推荐理由】
老舍的散文成就非常突出,其构思和语言都独具匠心。从老舍的文字中,人们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从家人到友人,从观画到赏景,从北京春节的红火热烈,到青岛五月的花团锦簇,展现出广阔的生活场景。老舍的散文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崇尚和传承,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书海拾贝】
1.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
2.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型似的飞到天空。
3.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
【读书札记】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文章便是《北京的春节》。文章一开头首先介绍腊八节,写得详尽细致,有声有色。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公熬的腊八粥,五颜六色,种类丰富,上面铺撒着各种干果。腊八粥在熬煮下变得软糯,在冬天清晨吃上一碗,顿感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最隆重盛大的一定是除夕这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记得我还在上小学时,回老家过年,是热闹又温馨的。当我们把车停在石阶上,村里的人必定是赶来欢迎的。只见一位伯伯拿着手中的烟头就把一条长如红龙的鞭炮点燃了,噼里啪啦的响声通彻到十里之外,随着一个又一个鞭炮的炸响,空气中便扬起白色的粉尘,虽然刺鼻,但是十分暖心。走进正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满满一桌的年夜饭,有家乡特色的蒸菜、发糕,还有各种鱼虾酒肉。不仅仅是这一桌,门外还摆着五六桌来招待亲戚。饭桌上热气腾腾,大家都聚在一起,讲述一年中的见闻。饭后便是我们这些小孩的娱乐时间,放着各式的烟花爆竹。有只需举着便能喷射出美丽图案的,有放在地上喷火旋转的,还有手持摇出明亮光线的。相比于大人放的,我们所玩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一片黑暗中露出一块黑色较淡的地方,显然跟浓密的黑暗分了边界,就在那个地方突然起了一个尖锐的响声,一股红亮的火光从黑暗中冒出来,升上去升到半空,忽然散开来,发出许多股细的金丝,倒垂下来,依旧落在黑暗里。但是接着另一个雪亮的鹅蛋一般的东西又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起了一个大的爆炸声,马上炸开来,成了无数朵银花向四面飞散,于是一股蓝色的光又笔直地飞起来,一到半空中就变了颜色,落下红色的雨点,接着又落下绿色的雨点,俨然一幅好不热闹的景象。
老舍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强调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老舍写此文是写“闲在”中的“忙乱”,特别以“热闹”为重心。因为北京城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并且过得分外热闹。“热闹是他的特点”,热闹也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趣。于是,人们在严冬里见到了北京人“迎春的热情”,在腊八粥里看到了“小型农产展销会”,听见了“儿童们的心跳”,感受到“大人们的紧张”。不过年,就不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在文章中,人们看到的“除夕是热闹的”“元旦是体面的”“元宵节是火炽而美丽的”。
过年是传统,过年的方式里,沉淀着民族的心理:“理解、爱好、追求”。在过年的风俗画里,人们能窥见中华民族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追求——丰衣足食,美好欢乐。叙事为主,叙事中隐含着抒情是文章的第二特点,文章在写作上,风土气和人情味相得益彰。忆苦思甜是文中情趣的主旋律,“祭祖祭神”与“用糖粘住灶王的嘴”图“吉利”和“逛庙”的习俗,隐隐透露出旧社会“怕神怕鬼”的心态。由今昔对比,老舍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
“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
屈妍晏老师点评:
作者在老舍的散文作品里,品读其民俗生活画卷的丰盛和细节描绘的细腻动人,并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相关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共鸣与新见。老舍文章的匠心和巧思,就蕴藏着这些反映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趣的画面和文字之中。
“悦读·乐享”推荐人:张诗妮(高一13班)

阅读推荐:《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梁实秋 著)

【书籍概况】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是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极具生活智慧的散文选集。在这部散文集中,梁实秋先生从悲喜、生活、人生、态度这四个方面来告诉我们快乐的真谛,三言两语便道出人生哲理,其幽默智慧令人叹服。有趣的灵魂,只言片语,点到为止。全书精选了梁老38篇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他那饱满充盈的精神世界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志趣。
【推荐理由】
这本散文集文笔犀利而有力,处处传递出一种品透人生却依旧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内容涉及职场、生活等的所见所闻,或是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种坦然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经历,有喜有悲很正常。如何以乐观的心态正视它,值得人们深思。当然,梁老已经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在匆忙中乱了手脚,那不妨来读一读梁实秋先生的这部作品,体味生活的本质,享受坦然生活带来的快乐,在幽默的语言中不禁露齿一笑。
【书海拾贝】
1.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细细地品。
2.保持快乐的三大秘诀: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3.人生之目标,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
4.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需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
【读书札记】
我曾看到有人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快乐?在读梁实秋先生这部散文集《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快乐就是呜呜呜呜呜呜呜。区别就是,一个嘴角弧度往上扬,一个嘴角弧度往下弯。所以生活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悲喜交加的,就像一天生活中总会遇到让你嘴角上扬或者嘴角下弯的事情,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那么无论怎么看都是该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接纳并释怀一切。
不论是追逐自己的梦想,还是享受平凡的生活,“哈哈哈”都是我们最好的陪伴。它不仅让我们摆脱压力,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梁实秋的文字引导我们审视自身对快乐的追求,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与身边的人。只有真正体验快乐,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是生活的起点还是终点,快乐都会为我们点燃希望之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生活的真谛和快乐的来源。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进入快乐的世界,让我们忘却忧愁,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只有心灵欢愉,快乐才会滋生。在哈哈哈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是我们一生追求的最美满的状态。
我认为作者的特别之处,就是他会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家长里短,平平淡淡,但他依然能从中体会到一点点乐趣。正如梁老所说,快乐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在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选择快乐,我们都有快乐的权利和能力!
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在朴实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到他乐观从容的精神。无论是人情世故、烟火日常还是吃喝拉撒,通过幽默调侃反讽的描写,道出了世间百态和生活智慧,通透、自在又松弛。同时,作者在文中经常用生活实际举例,语言朴素自然,简单明了,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一种自然平和的生活态度。这些十分有趣也引人思考的篇目,常常让书前的我眉开眼笑。
读完这本书,我学会了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也钦佩作者的心胸豁达。人生漫漫,步履匆匆,一本快乐之书向我挥了挥手,我便与书中的快乐相伴,与作者梁老一同,从另一个角度,坦然看待生活。
屈妍晏老师点评:
这本散文集的风格独具特色,梁实秋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书写对快乐的理解和思考,也启发着作者用更加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追寻发自内心的愉悦,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快乐生活的奥秘,就藏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哈哈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