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黄河副教授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4-09-30

作为高中生,你知道法定刑事责任范围年龄是多少岁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属于触犯法律的?我国目前社会上存在较多的触犯法律的主要有哪些类型犯罪?9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副教授、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学博士黄河教授给我校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控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科教处方钢主任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招办于瑞辰主任,华师一附中高明校长助理、招毕办吴巨龙主任、汪江一主任和各班班主任以及高二年级部同学们到场聆听。

青少年犯罪这是一个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校园暴力、校园霸凌等事件的偶发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讲座开始,黄河教授给大家列举了校园霸凌的案例,指出青春期的大脑结构与功能,人的大脑发育是从后往前,大概到25岁左右发育成熟,青少年时期,大脑内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完全,主管情绪反应的杏仁核就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另一方面,作为过渡阶段的青春期,生理逐渐成熟但未完全融入成人社会,自我定位和价值观尚处于建立阶段,又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冒险精神敢于尝试,在某些特定场合可能触发犯罪动机。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国刑事司法统计的犯罪率和主要类型有哪些呢?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人民法院审理刑事一审案件结案主要类型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其他如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等。其中盗窃和诈骗是主要的案件类型。黄河教授指出:青少年犯罪行为并非社会的非常态现象,反而是社会的规则现象。从性别上来说,犯罪也不是男性的专属,青少年时期女生发展更为迅速,也是女性人生阶段中最容易冲动犯罪的年纪。

接着,黄河教授剖析了犯罪人与基因遗传等生理基础的相关性。有些人是天生犯罪人,在遗传学研究中,生物学家们发现有些犯罪与遗传基因有关,青少年犯罪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譬如有父母监管、支持的孩子,可能比没有父母监管的孩子风险会降低很多,而有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有较好的安全信任关系的青少年,都可以降低试错的概率。黄河教授得出来的总体结论是:大多数青少年犯罪行为其实是较为轻微的,多为偶发行为,严厉的制裁可能会助长犯罪生涯,我们需要负责任的关怀投入,而不是排斥和嫌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对法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对法学、刑侦学等学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2024 /

09-30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