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十一期)小说类:“人间百态”(二)

作者:

2022级高二年级I部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4-10-21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二年级I部同学阅读推荐的小说类优秀作品专辑(二)。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李青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小说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著)

2、《欧也妮·葛朗台》(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著)

 

导 语:

我们为什么读小说?

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说:“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当代作家毕飞宇这样说:“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读小说,也许读到的是不同时空的自己,也许导向一条看世界的特殊路径……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因此拥有了天马行空的可能。作家用自己摸索的方法和方式组织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按照自己的审美态度把小说这个世界建造起来。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他们的世界,与那些有趣的灵魂交流,把他们的经历变成我们的经验,把他们的见识变成我们的知识。《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否让你思索,生活中有没有把那些虚无的事情当成生命的重要课题,而把更应该专注和在乎的事情却当成了虚假呢?《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以及那个逐渐流失的黄金时代,是否让你感受到命运如灯,会不断勾引人去追逐,却日益远去,幻梦终破……好的小说不是给读者提供一个目的地,而是提供一段旅程。

让我们打开一本好书,现在就出发吧!

 

“悦读·乐享”推荐人:李天傲(高二3班)

 

 

阅读推荐:《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著)

 

【书籍概况】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推荐理由】

对于高中生,一本兼具趣味和思想深度的哲学小说无疑能打开通往奇思妙想的大门,带着我们倦怠的身、疲惫的心,走过雅典,踏遍欧洲,仰望深邃的星空,在灵魂的火光中小憩。

 

【书海拾贝】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读书札记】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曾是星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就像人们好奇,魔术师如何能将两三条丝带变成兔子那样。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时,世界就像从帽子中拽出的兔子,而“我们是寄存在兔子细毛中的虫子”,有的人向着细毛深处温暖的地方爬去,并终身在其中居住,这是我们,我们大多数,但有一类叫哲学家的虫子,他们并不满足于长驻于细毛深处,他们沿着细毛努力地向上爬,他们希望有一天爬到细毛的顶端,看一看提出兔子的魔术师的模样。我想,《苏菲的世界》就是为了将我们推向细毛的顶端,看看那魔术师的模样吧。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四岁少女苏菲在哲学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哲学知识,最终成功脱离少校的掌控,来到现实世界的故事。从自然派哲学家到苏格拉底,从笛卡尔到马克思,一个个有趣的人物从书中走出,他们走进我的脑海里,围坐在我灵魂的篝火旁,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再到“我们这个时代”,世界像谜团一样在我的眼前展开。我跟着苏菲一起,一步步解开这些谜团。或许是在雅典的废墟中,或许是在闪烁的星空下,埋藏在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再次被唤起。拾起童年时的好奇心,用天真的视角看世界,这,就是《苏菲的世界》给我带来的礼物。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那封打破苏菲平静生活的信中有这样两个问题,这也是许多人感到迷茫时的发问,但是,有多少人还愿意拿出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坐在书桌前,微微闭上双眼,细细思考这个问题呢?我们跑的太快了,物质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精神世界的枯竭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慢慢走,欣赏啊。”人类已经领先太多,我们需要慢下来,像苏菲那样,寻找一个树篱,一个自己的伊甸园,暂时从生活中脱离,一边更好的观察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的生活。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讲的一般:“那些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这或许就是哲学的用处。

 

李青老师点评:

文章开篇即有妙语妙喻,随之作者把自己在“苏菲”带领下感悟到、领会到的种种娓娓道来,还能“读”以致用,进行对现实生活、个体生命的思考。这也许就是他自己在“推荐理由”所说的“仰望深邃的星空,在灵魂的火光中小憩”的境界啊。

 

 

“悦读·乐享”推荐人:罗得隽(高二6班)

 

阅读推荐:《欧也妮·葛朗台》(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著)

 

 

【书籍概况】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收录于《人间喜剧》。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推荐理由】

作品在塑造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精细入微的环境描写,反映了时代风貌,生动再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可以说是整个法兰西历史的一个真实断面。另外,作品结构紧凑、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各线索之间相互联系,显得跌宕有致。行文如滚滚洪流,直泻而下,笔试酣畅,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

 

【书海拾贝】

爱情所留给她的,惟有痛苦及那渺茫的希望。所以时至今日,她为了幸福的爱情早已精疲力竭,但没有任何补偿。精神生活也和机体一样,必须吸进新鲜物质,呼出有害废气。一个人的灵魂也必须汲取别人心中的感情,并将它融化,使它变成更加丰富的感情返还给对方。人类如果少了这样美好的现象,精神生活便不复存在了:人便会在精神上感到空虚,感到痛苦,甚至走向衰亡。

少女们纯洁而单调的生活,必有一个美妙的时间,阳光会流入她们的心坎,花会对她们说话,心的跳动会把热烈的生机传给头脑,把意念融为一种渺茫的欲望;真是哀而不怨,乐而忘返的境界!儿童睁眼看到世界就笑,少女在大自然中发见感情就笑,象她儿时一样的笑。要是光明算得人生第一个恋爱对象,那么恋爱不就是心的光明吗?

 

【读书札记】

欧也妮·葛朗台

                    ——金钱伴响的人性悲歌

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欧也妮·葛朗台》 。说它只是单纯的爱情挽歌,似乎太轻盈了;而说它为一个时代立碑,又确乎太厚重了。或许,它是一曲以金钱而击节伴响的人性悲歌。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老葛朗台不顾叔侄之情、兄弟之情,用兄弟之死大发横财,为了6000法郎囚禁女儿,不给妻子治病,死前还在垂涎圣器上的镀金。银行家等人不顾礼义廉耻,助纣为虐,企图分一杯羹。夏尔最终利欲熏心,抛弃了纯洁的爱情。

唯一没有被利益与黄金改变的欧也妮,恰似清风鹤唳中唯一一棵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她是一个天生的贤妻良母,但她既无丈夫,又无子女,也没有真正的家。

可悲嗬,可叹!这难道就是纯真善良的代价?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高尚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难道把这一切美好毁灭给人看就是作者的终极意图?显然不是。

他希望这世界还存有一份善,还有不为金钱腐蚀的人性。正如鲁迅给夏瑜的坟上奠了一圈白花,巴尔扎克让欧也妮还能从别人的快乐中汲取一点生机与愉悦。

故事的最后,机关算尽的老葛朗台去世了,心怀狡诈的特·蓬风撒手人寰了,渴望富贵难敌的夏尔押错了宝,只有欧也妮一如过往。这是人性善良的终级胜利,虽然带有一丝落寞。

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尚且有自己的艰难时刻,遑论脆弱的人性。

但太阳总会照常升起,一切美好,即使偶尔迟到,终究不会缺席。

作品所展示的假丑恶,不是为了鸣唱哀歌,更不是为了质疑人世间的美好。

罗曼·罗兰说,历史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仍热爱生活。

奏响人性悲歌,意在呼吁人们保护好人性之善。

钱玄同先生曾回复鲁迅先生铁屋之说:“万一,出去了呢?”诸君若有对人性失望者或以悲鸣呜咽抵御人性之殇者,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丝丝慰藉,积攒足够力量,扬帆远航。

 

李青老师点评:

《欧也妮·葛朗台》是批判主义现实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但这只是这部小说在当时的意义,本文的作者能不囿于前人对小说的传统价值判断,有自己独特的感性而阳光的解读,这就是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2024 /

10-21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