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研教无间继青衿之志,弦歌不辍逐树人宏愿——武汉市2024年秋季高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4-11-26
为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提高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助力我校省级优质学科基地(物理)的建设工作,由武汉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高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于11月22号在我校一号报告厅成功召开。会议由我校物理教研组长李峰主持,来自武汉市各区教研员和各校骨干教师近4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会议第一项由我校教学副校长甘祥生致辞。甘校长首先对每一位与会教师表达了欢迎,并特别指出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好的课堂、对标新课程、师生融合是每一位华一老师不懈的追求。甘校长高屋建瓴的致辞为本次会议拉开了序幕。

随后物理教研组长李峰老师宣布本次本次会议正式开始,活动主题为:寻求一堂好课,聚焦教师成长,提升课程理念。


会议第二项由我校青年教师代表芮黎明老师带来一节展示课《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课堂从天宫授课引入很好地激发了航空班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理猜想、理论推导、数学分析、实验检验、学以致用、结尾藏头诗等环节层层递进地推进课程教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夯实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会议第三项由武昌区教研员张妮老师对该节课做出了点评。张老师通过对课堂设计底层逻辑“三条线”的剖析,肯定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新”、课堂框架的“清”、以及通过学生实验活动能很好内化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以及结尾藏头诗更体现了我们的课堂是培养“人”的课堂所表现出的“情”。最后张老师指出在探究及通过传感器更高效呈现实验结果等数字化赋能方面还由提升空间,给这节课的精进提升指明了方向。
会议第四项由我校前任物理教研组长张杰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青年教师培养为主题的专题报告——《那(这)些年我们一起磨课》。
张老师的报告通过“光的故事”、“斜面与小球”、“看见和发现”、“上好一堂课”四个段落为老师们呈现了自己作为年轻教师时的成长片段,然后通过和青年教师一起磨课的过程展现了我校物理教研团队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是如何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磨课”做到常态化,并结合自己学习太极的过程提炼了自己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三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心得:
“从自己找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为什么教不会他呢?”“换位思考——考虑每个人的学习底蕴和背景的差异,构建适宜的情境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体验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先哲的思想及方法”“看人要看别人的优点,首先要让自己优秀起来——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持学习的习惯,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手段,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追逐教育家精神:生命与使命同行,信仰就在岗位上”。
报告虽只字未提青年教师的培养的字眼,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与会老师们感受到了为青年教师磨课过程的艰辛不易以及我校物理组教研体系的传承和发展,更是通过这些案例于无声处向武汉市推介了物理组一批务实笃行的年轻人,充分展现了华一物理教研组的风采。
精彩的报告既给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提供了清晰科学的思路,也给教研组对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方法。而背后映射的更为宝贵的是——老一辈华一教师对物理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青年教师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敬爱!唯有热爱和敬爱才能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学习。是谓:弦歌不辍,逐树人宏愿。

会议第五项由郑愈平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电磁感应大单元教学设计》。郑老师先解读了何为大单元教学,然后以《电磁感应》章节为例为老师们展示了如何从本章的基础概念入手,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模型归纳总结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更好形成立体的知识网格结构。

会议最后一项由武汉市教科院陈继明老师做总结报告。陈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张老师的报告,并指出张老师对物理的热爱已将物理教学理念和技能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并对华师一物理教研组的传承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然后陈老师肯定了郑老师对大单元教学做出的积极探索,指出这节大单元设计的设计梯度非常合理,有很高的实践和借鉴意义。最后,陈老师就高一武汉市统一期中考试做出了简要的质量分析,并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