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十二期)戏剧类:“戏剧经典”(五)

作者:

2022级高二年级Ⅱ部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4-12-02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2级高二年级Ⅱ部同学阅读推荐的戏剧类优秀作品专辑(五)。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张莉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戏剧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牡丹亭》(明.汤显祖 著)

2、《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 著)

3、《鳄鱼》(莫言 著)

 

指导教师:张莉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二年级II部语文教师。曾在教育部、湖北省“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优课”奖,获得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被评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首届“教坛新秀”,武昌区“教坛新秀”。华中师大一附中首届教学节演讲比赛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青少年航校年度优秀教师。

 

导 语:

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当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你就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我们可以和优秀的作品共同呼吸,以此度过生命中的难关。戏剧是时间的沉淀与震荡,是对生活的理解与升华。我们搭乘戏剧的时光机,回到过去,看到未来。戏剧世界精彩纷呈,您不容错过。

 

“悦读·乐享”推荐人:邓若然(高二24班)

 

阅读推荐:《牡丹亭》(明.汤显祖 著)

 

【书籍概况】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推荐理由】

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理想。

 

【书海拾贝】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读书札记】

有人说,中华文化像一个早熟的孩童,当古希腊人还在爱琴海畔展示自身肌肉线条的时候,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儒家教授着仁义与恕道,礼乐和三纲五常。

作为一名成长于官宦之家中的闺中少女,杜丽娘待父母恭顺谨严,待人老成持重,行事守节;同时,杜丽娘处处受尽了封建礼教的规矩约束,手不能拿秋千索,脚不能踏花园路,就连衣服上也不能够有鸳鸯,哪怕白天得空打个盹也是大忌,怕被外人闲言碎语说这是娘家失教。这样一种约束,让她隐藏起生命的天性,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成为了众人口中端妍恭孝的大家闺秀。

在这种情形下,游园惊梦,唤起的便不仅仅是所谓的爱情。“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此处的“情”字更像是一种生命的热情。而追求爱情,只是这种澎湃的生命力量的一个出口,是内在意识觉醒的一个表象。游园惊梦,便不再是一个浪漫的邂逅,而是一场对外在环境的质疑,对自我意识的探寻之旅,是唤醒生命中最原始、最本真、最有力量、最有温度的热情的过程。

因梦而死,为情而生的情节,便是这种生命力量的展现——连生死都可以超越,更何况是俗世的负重与枷锁?

如果说汤显祖所刻画的杜丽娘,意在说明,生命本身的力量,足以挑战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那么,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所刻画的另一女性形象,则意在说明,与生俱来的善意足以超越人性的黑暗。

芥川龙之介一向以怀疑主义闻名,在《罗生门》中,他露骨地表现了人性堕落的轻易,在《竹林中》中,他怀疑人性,怀疑真相,但是,他也描写过,一位少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救一只猫而不惜以身涉险,感化恶徒后安然而归。这种善意的声音似乎很微弱,却不会被埋没。

礼教的束缚、人性的卑劣,像沉沉的夜幕,但生命本身的力量和善的微光,足以像闪电一样击穿黑幕。

 

张莉老师点评: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汤显祖的才情成就了杜丽娘,杜丽娘的痴情演绎了《牡丹亭》。一咏三叹,水袖婉转,把那段游园惊梦的繁华铺展成了极致的风雅。

 

“悦读·乐享”推荐人:杨浚哲(高二25班)

 

阅读推荐:《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 著)

 

【书籍概况】

悲喜剧《等待戈多》作者爱尔兰的塞缪尔·贝克特,1953年首演,荒诞戏剧的代表作,没有清晰的情节和突出的人物特性,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成为戏剧史的一次革新。

 

【推荐理由】

不光是荒诞的写作手法,其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同样令人赞叹。戈多的内涵有多种理解方式,其具体内容可能不同,但都会导向对于等待的迷茫无奈。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有诸多深刻思考和启示作用。

 

【书海拾贝】

幸如彭奇和瓦特曼的公共事业所证实的那样有一个胡子雪白的上帝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确确实实存在他在神圣的冷漠神圣的疯狂神圣的暗哑的高处深深地爱着我们。除了少数的例外不知什么原因但时间将会揭示他像神圣的密兰达一样和人们一起忍受着痛苦。

 

【读书札记】

1953年,《等待戈多》首演。这部由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注定要在文学史上亘古弥香。

《等待戈多》作为第一部演出的荒诞派戏剧,在叙事手法上是一次真正的革新。它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的只是名为“戈戈”和“迪迪”的两个流浪汉,在路边苦苦等待戈多的过程。整部戏剧充斥着大量没有意义的对话,戈戈和迪迪在等待途中永远在闲聊,脱帽子,戴帽子……戏剧中,一个小孩曾来过两次,每次都说“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可是每次戈多都没来。仿佛等待戈多这个行为,是漫长而没有尽头的。

 二人在等待时,他们曾遇到富商波卓,波卓手底有一个奴仆,名唤幸运儿。戈戈和迪迪起初将波卓认作戈多,这说明他们连戈多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幸运儿为他们表演节目,说着大量铺天盖地的话,充斥着滔滔不绝的思想,这些话在剧本里甚至是没有标点的。如此看来,思想是多么地令人不堪重负。他们第二次遇见波卓主仆时,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于是他们听不到幸运儿滔滔不绝的疯话了。

两个流浪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尝试过各种方法打发时间。他们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说出各种奇怪的话,甚至讨论起自杀。然而他们谈及自杀时,语调就像讨论晚餐吃什么一样平常。他们发现腰带太短,于是提议第二天带绳子来,然而第二天他们都忘了这事。对于死亡,他们没能迈出那一步。

他们逻辑混乱,思维迷茫,就像周围萧条模糊的布景一般。他们害怕孤独,处在一个虚无的环境里,讨论虚无的问题,等待虚无的人。第二日两人相遇,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重复前一日,就像我们每一天都充斥着杂乱无章的各种事情,日复一日碌碌无为。

《等待戈多》中的荒芜绝望是一种对现实的展现。“等待戈多”,等待的并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它就是等待本身。戈戈和迪迪每日如此等待戈多,到了最后,他们只记得等待,却遗忘了等待的是什么。我们处在人人麻木前行的社会中,也像戈戈和迪迪一样等待着。我们等待机会降临,就像他们等待戈多的接济。他们前一日决定自杀,第二日却将这事抛在脑后,就像我们决心做某事,却因缺乏动力而不了了之。我们在混乱的生活中无能为力,于是等待一个人闯入自己的生活,拯救自己;于是等待一个什么意外带着自己,逃离这里。可实际上当我们缺乏行动时,等待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已然忘却了在等待什么。我们永远都说“明天会更好”,却不知道明天如何才能更好。我们的一切消耗,一切无所事事都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其名曰“等待未来”,实际上却自己都不知道在等待什么。我们活在“未来会变好”的自我欺骗中,唯一做出的努力,就是把这句毒药一般的话灌输给他人。

有的时候拿出手机,在网页里左划划,右划划,关掉手机。又拿出手机,看看桌面上的图标,又关掉手机。打开手机,看着和等待戈多一样无聊的东西,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现在的多少人,为自己的躺平而骄傲着。他们会在QQ动态转发“我的精神状态be like”,会在《躺平符合科学依据》底下刷评论“臣附议”。他们认为堕落理所当然,他们看不起努力的人;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真理,他们反感关爱自己。黑眼圈一天比一天重,记忆力一年比一年差,这些人毫无紧迫感,他们甚至以此为荣,像小学生比谁的笔更贵一样,比谁的身体更糟糕。在网络上看到优秀的全能之人,他们会说“智商比不过,情商比不过,颜值比不过,运气比不过,就连父母朋友都比不过,我真是废物”,转头继续刷手机。他们知道自己活得很糟糕,但也仅限于知道。他们没想过打破困境,他们在产生行动的想法前一刻就止步了,他们始终没能迈出那一步。承认自己的弱势固然是好的,但若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那么与其自贱,不如当个傻乐天。

1969年,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他并没有出席他的颁奖典礼,于是所有宾客便像戈戈和迪迪等待戈多一样等待贝克特。这个老头用一生诠释了他的荒诞戏剧。

贝克特在戏剧中指出了人生的荒诞困境,却没有告诉我们走出困境的办法。剧中死亡是一个不能逃避的话题,在生命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人将一切生命视为草芥,包括自己。戈戈和迪迪企图以死亡来解脱痛苦,然而他们就连死亡都没有行动力去执行。我们固然不想一直等下去,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如何走出去,毕竟就算难能可贵的行动力产生了,就算我们迈出那一步了,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戈多,是你买午餐排的长队,是下课前的最后两分钟;是盯着聊天框没有回复,是公交车站等不到的车。它是晚睡早起,是昨天、今天、明天,是现实中看不到尽头的一切,是时间。

所以为了激励同学们,教科书里青年浪漫的思想会说,等待本身没有意义,但时光流逝在带走生命的同时,也流经了我们的每一天,带来不一样的感动和惊喜。

然而,当贝克特看到战争后的满目疮痍,当他坐在窗前看寒冬的枯枝败叶,他断然不会轻易相信如此理想化的观念。或许他在尝试行动过后,在暮年回首,看到自己的人生仍是一片荒芜。

可是写下《等待戈多》的他,可曾想过几十年后,他的鲜花会在文学之道上一路盛开呢。

或许离开原地徘徊的土地,放弃有意无意的逃避,去做喜欢的事,去爱重要的人,如此一生,能凝结出一滴水,落在我们荒芜的人生里。

我看到那片荒芜中长出来新枝嫩叶,那才是贝克特努力行动的结果。

 

张莉老师点评:

贝克特的这个剧本是一场关于存在、关于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对话。生命总是和痛苦、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比死亡更为可怕的是生存的毫无意义。为了赋予生命以崇高的意义,人们必须找到一种信仰。心怀信仰的人,一切痛苦的经验在他这里都转化为崇高的价值。

 

“悦读·乐享”推荐人:叶星奕(高二25班)

 

阅读推荐:《鳄鱼》(莫言 著)

 

【书籍概况】

中国的贪官单无惮逃跑到美国,在五十五岁生日宴上收到了一条鳄鱼,在十年间同周围一群人发生了一些展现人性的复杂丑恶的事情,最后用欲望喂养鳄鱼,导致家破人亡,自己也被鳄鱼所吞噬。

 

【推荐理由】

这是莫言的新作,里面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哲理,有着对人性中欲望和贪婪的批判,其中包含着作者部分的真实观察的内容,也蕴含作者饱满真挚的情感与批判。

 

【书海拾贝】

1、可惜可惜,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

2、欲望,这万物繁衍的原动力,这毁灭一切的魔鬼。万物因你而美好,万恶因你而生。

 

【读书札记】

鳄 欲

“鳄鱼在河里,河在我心里,我在鳄鱼肚子里”,这仅是莫言《鳄鱼》中的一首小诗,却暗含着贯穿全文的中心——欲望。鳄鱼张大了嘴巴,伏在深深的淤泥里,里面是臭不可闻的气味,混合着金钱名利的残渣,欲望茁壮成长着,吞噬掉沾染它的每个人......

这部剧本不长,只有一百九十七页不足十万字,但其中蕴含着作者莫言酝酿了十年的一把宝剑,用精炼的文字打磨出了一片极具“莫言式幽默”与讽刺意义的舞台,也完成了他曾在莎士比亚雕像前立下的誓言:“用我的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

人物的对话是这本话剧作品的支柱与主题内容,人物的心理动作或事件都融入到短短几句对话之中。本文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名叫单无惮的贪官在出逃海外时,在五十五岁生日宴上收到了一条鳄鱼,后在十年间与身边人发生的故事。说起贪官单无惮,确是个可恨又可叹的人物。他少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曾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以后做一名为百姓造福的好官,可天不遂人愿,欲望是如此轻易的吞噬了他,那曾经铮铮誓言化作一场泡影。可笑的是,逃到了美国他还不忘“爱国”反复提起青云大桥——他唯一值得自傲的,为老百姓做的福利,也只不过是他用来安慰自己的托词罢了,随着青云大桥的倒塌,他也陷入鳄鱼腹中。

其实在剧中的哪一个人又不是被欲望所掌控呢?马秀花为了钱成了单无惮的情人,而管家刘慕飞是赌场的常客;牛布是一名自封的诗人,可只是一名“民主斗士”去追求名利;他儿子小涛吸上了毒品......书中最精彩的是对人物语言描写的细致与深刻,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理,他们都喜欢在单无惮身后吹马屁,莫言将人性中的缺点浓缩进了他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当中,体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杂。

每个人心中都养着一条鳄鱼,起初不大,被装在小的玻璃缸子里,四周是严密的封锁和底线。可后来呢,越来越多的事物迫使你打开缸子,把鳄鱼换到更大的地方,欲望在膨胀,鳄鱼也在生长,总有一天会大到你无法承载的地步,落入其腹是唯一的结局,那时可能会悔恨,又或者想起了初心,可将复何及?

 

张莉老师点评:

莫言的作品最吸引人的特质是什么?还是“魔幻现实”,必须要说,莫言始终是中文世界最好的魔幻现实实践者。在《鳄鱼》中,最重要的意象当然是舞台中央游弋的鳄鱼。随着一次次更换鱼缸,它连同各种欲望一起长大,终于在结尾把身败名裂的主角吞噬。剧中人为名、为利、为钱、为权、为情、为爱,各有所为。合上这本书不禁令人反思:鳄鱼小的时候明明可以控制,为何非要纵容它不断壮大?

2024 /

12-02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