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上海科技大学徐芃副教授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4-12-24

你知道什么是“依字行腔”吗?你知道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知道古代西洋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差别吗?2024年12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助理院长、副教授徐芃做客我校光谷课程,就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发表了独到见解。她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东亚语⾔与⽂明系,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与⽂学系,主要致力于用跨学科方法研究中国戏剧和古代女性文学,探索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声音研究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人文科学研究院开设“昆曲文本与艺术”等课程。徐芃教授长期致力于古典戏剧、古代女性文学以及视觉文化与声音研究,对古代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指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歌常常通过音乐来传达情感,而音乐则借助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来丰富其表现力。

 

在讲座中,徐芃教授引用了大量经典案例,展示了古代诗人如何通过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她提到,许多古代诗歌都融入了音乐的元素,如平仄、押韵等,使得诗歌在朗读时能够产生优美的旋律。同时,她也分享了古代音乐家如何将诗歌的意境融入到音乐创作中,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作品。所谓“依字行腔”,是指戏曲演唱的旋律主要依据唱词中每一个字的字音来发展;而每一个字的字音的依据,则是各地方方言的读音。如: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提篮小卖拾煤渣》的唱段,基本依据普通话(京白)的读音来发展旋律;传统京剧《击鼓骂曹》中“平生志气运未通”的唱段,则主要依据传统韵白的读音来发展旋律。再如:黄梅戏《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唱段,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段,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段,则分别依据安徽安庆方言、河南方言以及江浙方言来发展旋律。汉语言每一个字的读音,都有四声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曾经是“平、上、去、人”,从元代以来,又形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汉语言四声声调系统。古今为歌唱作曲的创作者们,都需要根据具体方言的四声,来考虑每一个字音的旋律安排,这样一方面可以追求旋律的动听效果,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规整,首先达到了“字正腔圆”中“字正”的效果,而“字正”又是形成音韵之美的基础。徐芃教授讲到,在徽派进京以前,京戏、昆曲等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戏曲都会结合地方方言特色,而我们武汉人谭鑫培先生成名后,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我们现在的京剧唱腔也走向成熟和统一。

此外,徐芃教授还探讨了古代诗歌与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诗歌和音乐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传递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与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风貌。讲座的最后,徐芃教授以浑厚有力的唱腔清唱了昆曲《牧羊记·望乡》,她的精彩演讲和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徐芃教授的讲座极其具有感染力,不仅为听众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024 /

12-24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