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第十三期):“感悟诗情”(一)

作者:

2024级高一年级1-8班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5-02-19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4级高一年级1-8班同学阅读推荐的诗歌类优秀作品专辑(一)。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班汉祥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诗歌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彩画集》(【法国】阿蒂尔•兰波 著)

2.《徐志摩诗全集》(徐志摩 著)

 

指导教师:班汉祥

班汉祥,语文中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年级。

 

导 语:

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我们始终秉承“以读为乐,以书为友”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近日,学校发起了“书海悦读,好书乐享”阅读分享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深度阅读和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陶冶性情,提升综合素养。这一活动不仅是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精神的积极响应,更是构建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诗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诗歌更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点燃情感之火的钥匙。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在诗歌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遨游于文字的海洋,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从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本次阅读分享活动中,几位同学精心挑选了各自心仪的诗歌作品集进行分享,展现了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深刻的阅读理解。卢柯伊同学推荐的《跟着诗词去旅行》,不仅带领大家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通过诗词的解读深入了解了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诗词的魅力和地理人文知识的融合。姚承宏同学则分享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集《写作知识从书·诗歌》,这本诗集虽然年代久远,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让同学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理解社会。此外,还有同学分享了纳兰性德的词集、徐志摩的诗全集等经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扇窗,打开了通往不同情感和思想世界的道路。

同学们在分享中展现出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深度阅读理解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还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进行深度剖析,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深刻。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新时代阅读者的模样。

在此,我衷心鼓励全校同学走进图书馆,多读好书,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诗歌作品。让我们在书海中遨游,在诗意中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充满书香和人文情怀的校园。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照亮前行的道路,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悦读·乐享”推荐人:丁诗涵(高一2班)

阅读推荐:《彩画集》(【法国】阿蒂尔•兰波 著)

【书籍概况】

本书为兰波散文诗全集,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阿蒂尔·兰波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书中收录的诗歌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推荐理由】

 

阿蒂尔•兰波

 

兰波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但我想,他的内心也许也曾被黎明的光亮填满。“我想拥抱夏晨的黎明”,这是全书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句话。透过它,我仿佛看到黎明前渐次沉默的星辰和氤氲漫天的水汽——我的内心也被光明填满。一个叛逆又傲慢的诗人,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书海拾贝】

  1.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2. 灾难本来就是我的神祗。
  3. 黎明中,燃烧着耐心,我们踏入绚烂之城。
  4. 远方如瀑布泻下深渊,冰川,银太阳,珍珠浪,炭火天。
  5. 第一个相遇,在晨曦洒落的幽径上,一朵花告诉了我它的名字。

 

【读书札记】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兰波的诗本就是他狂野盛大的生命

 

寻觅。那是一个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浅斟于杯中,倾泻在泛黄的书页上,为那些文字镀上了一层金辉。《彩画集》,这个充满绚烂想象的书名,就这样闯入我的世界——造就了我与阿蒂尔·兰波的相遇。

只是一道闪电,一颗璀璨的流星,从法国文学界上空划过,却燎着了文学界的半边天,照亮了半个世纪的诗海。少年的诗歌永远停留在十九岁,像泡沫和梦,永远透明纯粹。他,就是法国诗坛的天才。

“因为我要走,总有一天我要远离”,追寻辽阔与自由贯穿了兰波放荡不羁的一生。他从小几次离家出走,并参加巴黎公社;他嘲笑中产阶级,为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反叛思想欢呼。“在我这脑袋里也知道施瓦本平原上有条条大道,拜占庭的风景,索利姆的围城”,“于是,我们四处流浪漂泊,喝了岩洞里的酒,饿了就吃路上吃的干饼。我自己,本应去寻找那应去之地,寻求那必在的理式。”每个人或许都有过流浪的心,背着一把破吉他和旧背包,不理会前途面临的困难,只想寻找诗和远方,放逐自己的灵魂,去拥抱自由的天地。他永远的离经叛道,永远的年少轻狂:在此之前绝没有一个人愿意直呼自己是在地狱行走的“异教徒”,把自己比作黄泉路上的“小白花”,能在十九世纪的封建欧洲有一段如此疯狂且大胆的爱情,又因为爱情的破灭而毅然封笔——决裂的天才把自己的文学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十九岁的布鲁塞尔的夜晚——毫不犹豫地、毅然决然地。他曾追逐夏天最后一缕余晖,我也想簇拥盛夏第一抹朝阳;他是自由的,他的生命疯狂而盛大,他也让我坚信我的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你总得去考试,而你得到的工作要么是擦鞋,要么是放牛,要么是赶猪,谢天谢地,我一样也不想要。”兰波在十岁那年便定下了贯穿他所有诗作的、叛逆的基调,不想被不喜欢的工作绑架,不愿被传统生活束缚,不甘被传统思想裹挟。他写道:“我对于所有事情都感到恐怖。老板、工人、所有的农民,都是那样的鄙琑不堪。”可最终却因为爱人的远去,他的诗歌与才华如同烟火般散尽。十九岁的兰波太过于成熟,太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太早地领略了过多的爱,太简单地把灾难看成是自己的神祗,可又是那么的准确——似乎他早就知道,作为诗人的那个他,注定会死在十九岁。因此他选择回到现实中去,成了一个全身散发咖啡味道的商人,一个游兵,一个戏子,他终于成了自己当年痛恨的一类人——但是,尽管如此,兰波的骨子里却还是一个诗人。生活往往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美好,但我们总得活下去,不论以什么样的身份。或许我们不得不为了生活而放弃什么,但,绝不是对黎明的向往,绝不是。

与自由相伴而来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而兰波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我大麻风长满一身,在烈日照射的墙脚下,我呆坐在破瓦罐和荨麻上。——后来,我成了德国雇佣兵老兵油子,在德国的黑夜里踽踽独行,不知投奔何处。”透过兰波那呆坐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有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呆坐在窗前,看着远处泛着微光的路灯,像一弯迷路的月亮,长星垂目于十三州府,茫茫然不知来归处。我看着自己的皮肤纹理在泛黄的暖光灯下变得朦胧而陈旧,我听见自己跳动的心脏在喧嚣着什么——是孤独,是迷茫,是不知所措。但,如同兰波呼唤“我想拥抱夏晨的黎明”,那微弱的光亮也让我想起了黎明,漫漫长夜总会被晨曦撕碎,光明会驱尽沉寂一夜的黑暗,也会驱散我的孤独迷茫。我的心脏在狂跳,血液在涌动,仿佛什么东西要喷薄而出——是不甘,是希望,是光芒万丈!我仿佛已经看到初升的朝阳与氤氲的水汽,我想,大抵兰波的心也曾被黎明那盛大的晨芒填满罢。

兰波或狂放或晦涩的独特诗歌体系,一如他的眼神,神秘,深邃,冷峻,犀利,永远莫测。在极短的创作生涯里,他仍然成就了后世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一百多年里,人们对于他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的争论从未停息。兰波用他的态度教诲着我们诗歌文学究竟是什么,它从来不是一种技巧形式或简单的艺术,而是诗人的生命本身。

一个叛逆而傲慢的诗人,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诗,是那么的温柔而疯狂、狂野而自由,正如同他那惊涛骇浪般汹涌的,烟火绽放般盛大的,生命啊!

 

班汉祥老师点评:

丁诗涵同学的《彩画集》好书分享,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兰波诗歌的独特魅力。她通过精选的诗句和个人的感悟,深入解读了兰波诗歌中的孤独、叛逆与希望,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的生命力和情感深度。丁诗涵的文字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她以兰波为例,阐述了诗歌不仅是技巧和艺术,更是诗人生命的真实写照的道理。诗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既展现了兰波诗歌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丁同学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悦读·乐享”推荐人:王艺铭(高一3班)

 

阅读推荐:《徐志摩诗全集》(徐志摩 著)

 

 

【书籍概况】

本书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全集,内容囊括了徐志摩的所有诗歌作品,包括《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和“集外集”五个部分。

 

【推荐理由】

猛虎威威,诗语绵绵,缕缕相思曳。

云雾轻轻,愁情浓浓,游游别离夜。

志摩的诗,便如此,缓缓向你的心里流去。流着余韵的啭,流下温存的美,流出邈远的思。

 

【书海拾贝】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细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我的心坎。——摘自《月下待杜鹃不来》

最是那一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摘自《沙扬娜拉》

                 

【读书札记】

读了《再别康桥》,我便再也忘不掉徐志摩。于是翻开这本《徐志摩诗全集》,我才真正一探这位上世纪爱神的全貌。

读了几页忧愁的诗歌,品着几言婉转的句子。我和志摩紧紧靠在一起,诗那温存的句倚暖了我的心,他的世界里我总在依洄。

我觉着,他的浪漫绝唱,是天造地设的浑然。他的诗歌好比华美精巧的建筑,好比余音袅袅的仙乐,唯美动人的山水画。他的辞藻皆出于他当下的所见,没有娇柔的华丽,没有造作的抒发。他的语言好似一湾山里直流的清泉,一片澄澈,无限回甘。《猛虎集》里,那一句“我想攀附春色,化一阵清风,吹醒群松春醉。”不禁教我感叹春色美好,教人眷恋;那一句“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让我咀嚼到翡冷翠那一夜的柔情款款,哀思不断以及爱的伟大,爱的无私。

我觉着,他的情诗爱语,是向往自由的余韵。从《我有一个恋爱》,到《我等候你》,再到《雪花的快乐》,都是在对爱情自由的深刻探讨。他一生追求自由的赤心,在他的爱情诗里得到映射。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他把自己比作片片雪花,教自己在广阔的半空中飞飏,在冷漠的幽谷里起舞。雪花的洁白,邈旷的天地之间,我也和他一起乘着无拘的风飞向自由的爱情花园,最终消溶在她柔暖的心胸。不用说,徐志摩的诗歌便是一流自由的柔波,我将永远溺在里头。

无数次翻阅,无数次品味,都有一种幻梦的恍惚和美好。学校里的那天傍晚,我总记得我在康桥向他缓缓招手,可他却向昏黄的夕阳别去,轻轻的走,沉默在西天的云彩里。我一时心急,忙向他追去。顿然间,风沉沉的,康桥的夕阳从云霭弥望里透着红晕,他仍轻轻的走,顺着风儿走去,无论风在往哪一个方向吹。恍惚,恍惚,读着,读着,我也似在梦中,而诗歌是梦里的光辉。

于是,我提笔写下我的呓语:

志摩,

你知道吗,

刚刚的我竟到了康桥。

呼呼,呼呼,

风儿一阵阵的悄悄,

我轻轻握着你的长篙,

弄手儿向你去招。

可你向着西天走去,

留我一个人在原地的羞娇。

志摩,

你知道吗 ,

康桥今天的艳阳,沉沉的。

啾,啾,

夏虫一声声的悄悄,

我学你摆弄油油的浮藻,

船下的清淳,

我伸手将她搂抱。

志摩,

你知道吗,

今晚康桥的夜仍在起风。

志摩,

你知道吗,

今夜的风该往哪一个方向吹……

 

班汉祥老师点评:

王艺铭同学对《徐志摩诗全集》的推荐充满了深情与诗意,她的文字如同徐志摩的诗歌一般,温婉而富有感染力。王艺铭精选了徐志摩诗歌中的经典语句,不仅展现了徐志摩诗歌的优美与深情,也体现了她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品味。读书札记部分更是她情感与思绪的集中展现。她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在阅读徐志摩诗歌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从对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的赞赏,到对其情感世界的共鸣,再到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王艺铭的札记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她的文字不仅传达了对徐志摩诗歌的喜爱,更展现了她对诗歌、对情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艺铭在札记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与梦境,与徐志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

2025 /

02-19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