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第十三期):“感悟诗情”(三)

作者:

2024级高一年级1-8班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5-03-10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4级高一年级1-8班同学阅读推荐的诗歌类优秀作品专辑(三)。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班汉祥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诗歌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写作知识丛书•诗歌》

2.《纳兰词》(纳兰性德 著)

 

指导教师:班汉祥

 

班汉祥,语文中教一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年级。

 

导 语:

在华中师大一附中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我们始终秉承“以读为乐,以书为友”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近日,学校发起了“书海悦读,好书乐享”阅读分享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深度阅读和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陶冶性情,提升综合素养。这一活动不仅是对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精神的积极响应,更是构建书香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诗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诗歌更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点燃情感之火的钥匙。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在诗歌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遨游于文字的海洋,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从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本次阅读分享活动中,几位同学精心挑选了各自心仪的诗歌作品集进行分享,展现了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深刻的阅读理解。卢柯伊同学推荐的《跟着诗词去旅行》,不仅带领大家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通过诗词的解读深入了解了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诗词的魅力和地理人文知识的融合。姚承宏同学则分享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集《写作知识从书·诗歌》,这本诗集虽然年代久远,却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让同学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理解社会。此外,还有同学分享了纳兰性德的词集、徐志摩的诗全集等经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扇窗,打开了通往不同情感和思想世界的道路。

同学们在分享中展现出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深度阅读理解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不仅能够准确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还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进行深度剖析,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深刻。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新时代阅读者的模样。

在此,我衷心鼓励全校同学走进图书馆,多读好书,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诗歌作品。让我们在书海中遨游,在诗意中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充满书香和人文情怀的校园。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照亮前行的道路,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悦读·乐享”推荐人:姚承宏(高一6班)

 

阅读推荐:《写作知识丛书•诗歌》

 

【书籍概况】

书名为《写作知识丛书·诗歌》,是上世纪八十代的一本诗集。吉林人民出版社,版次很旧,现今应该无法买到,可以到一些有历史积淀的图书馆寻找。

 

【推荐理由】

本诗集虽陈旧,却是当时社会风貌最真实的写照,内容主要围绕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与变革展开,更有助于原汁原味地了解近代中国变革时文人与百姓们思想与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诗集中每首诗后都会有关于这首诗的“漫话”,即评价与感受,大体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小的方面来看会细分成几部分进行谈论。

 

【书海拾贝】

本诗集中《周恩来,你在哪里》最为触动我心。其为一首自由体的抒情短诗,寓意新颖、高度概括、构思精巧。诗人选择向高山、大河、森林的发问,展开气象宏伟的意境,而这一切的回声又是那样高远亲切,委婉细腻,三言两语就高度集中地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这位卓越的国家领导人的爱戴和崇敬。我觉得这首诗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是很美的,值得初学写诗的同志认真学习。

 

【读书札记】

鲁迅先生曾说:“取材要严,开掘要深。”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诗篇内容都完全符合。这些诗的作者都是那时最具反应力的各个阶层。他们立于时代浪头,以极其深邃、新颖而独特的眼光揭示生活中的哲理或诉说心声,在我们现在读来,亦能使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与了解社会,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指导意义与引领价值。此诗集取材于近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人民的劳动生活与百姓对国家政治领导人的深厚情感,抑或是人们对国家朴实与真挚的热爱。诗集中最没有像李白那种极具梦幻与华丽辞藻的浪漫主义诗歌,倘若细心品读,我们就很快能感受到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性。这诗集可是那个时代经典中的经典啊。

这本诗集,我把它浓缩为四个性质,即:①高度的艺术概括②强烈的革命激情 ③丰富的想象④精炼和谐的语言。正如《回延安中》: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中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在诗中作者只选择最富有特征的事物与场景以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突出了著名的延河和宝塔山以及“某人”迎接的场景,来进行高度艺木概括。与此同时,它亦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而贴在心窝上。”“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当看到“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时,满肚子话不知从哪里说起”,就“一头扑到亲人怀”。作者在这里所抒发的情感是何等的强烈,所描写的场面又是何等动人。

又如《雷锋之歌》:

长征路上,那血染的草鞋

已经化进,苍松的年轮……

淮海战场,那冲锋的呼号,

已经飞入,工地的夯声……

这里,“血染的草鞋”、“冲锋的呼号”,是对过去战争岁月的高度概括,说明过去是血染的过去,是充满硝烟的过去。而“苍松”和“夯声”则表现出今天的社会主义祖国已苍松翠柏,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景象,这其中“化进”和“飞入”运用的极为巧妙,关联前后,在语言上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

可以说,这本诗集中每首诗都有使你触及心底的亮点,打开这本书,让我们畅游于近代诗海吧!

 

班汉祥老师点评:

姚承宏同学的读书札记展现了其对《写作知识丛书·诗歌》这本旧诗集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在“书海拾贝”部分,他选取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作为代表,深刻剖析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和人民对领导人的深厚情感。在“读书札记”部分,他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言,进一步强调了诗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对具体诗篇的分析,如《回延安》和《雷锋之歌》,展示了诗集高度的艺术概括、强烈的革命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精炼和谐的语言等特点。姚承宏同学的札记逻辑清晰,分析深刻,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读书札记,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悦读·乐享”推荐人:涂钦昊(高一7班)

 

阅读推荐:《纳兰词》(纳兰性德 著)

【书籍概况】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其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哀婉凄艳的风格,让我们真正了解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

 

【推荐理由】

读《纳兰词》,是与容若开始的一场心灵旅程。与真性情为伴,和真情感同游,荡漾在词人的思维世界中,为快节奏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抹平静与悠长。

 

【书海拾贝】

至情如纳兰性德者,倾其一生,苦苦诉说,却不脱“离殇”二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人的生命,从未永恒,总也无法超越这个平常的字眼。然而我们还有相知,一如三百年后,我们与纳兰性德结缘,听他,懂他……

减字木兰花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读书札记】

楼外朦胧的烟雨遮蔽了楼下寂寞的小路,迷离的杨柳深处,一个淡淡的身影正挥手召唤着我。西风夜雨惊醒了浅梦的人,窗外低低敲打着窗棂的,是稀疏的雨。

合上书本,那身影渐渐明朗。你说,纳兰的词美得像一首梦?“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你说,纳兰词何等忧伤,“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忧伤得不忍注目。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或是“长忆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

纳兰词是不能细看的,细看却只是一画、一景而已,那一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景观,有一年四季,春雨夏日秋风冬雪,以及飞鸟和蝉,滋滋作响的小茶壶,悬挂窗前的明月。纳兰的眼中,“春云春水带轻霞”,人间的美景美人美事,淋漓尽致。“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细腻的词人,有一颗敏感、惆怅的心。王国维评价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到情深处,不读纳兰词。“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惆怅是什么,是欲言又止的回眸,是窗前踱步的词人,是那一绺结着幽怨的丁香花。

揆诸当下,我们在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如何去品味这份生活细微之美呢?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开篇即讲“……是的,我现在讲美,正因为时机实在是太紧迫了。……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是了,正是词人的纯粹情感,令他笔下的寻常生活充满了美的高级,“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更是对世人忙碌无序的生活满怀悲悯“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他是深知无常的。在他短短的生命旅程中,相依相伴的知心爱人离去,他是那样的悲伤。即使富贵如他,面对世事无常,也是无能为力!那样的无能为力……那样的无能为力,让他平静的面目下,涌动着不平静的内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晶莹一片伤心白,云鬓香雾成遥隔”“梦里轻螺谁扫”!

他是懂得爱人的。他的情感如此真挚,他爱人,爱景,爱一切生灵,爱着一切大自然的馈赠!“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怜伊太冷,添个纸窗疏竹影”。

又如朱光潜先生所言:“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一刻,手边的词仿佛一望无垠,延伸到极远极远的地方……就好似某日飞机缓缓降落,往下看,异国的点点灯火次第亮起。这一刻我与词人深深共情。这就是纳兰的美,也是诗的美——美即生活。

 

班汉祥老师点评:

涂钦昊同学的读书札记深刻揭示了《纳兰词》的文学魅力与情感深度。通过细腻的文字,他带领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纯真深厚的情感与哀婉凄艳的词风。札记中不仅引用了纳兰的经典词句,还结合了个人感悟,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敏感捕捉与深情描绘。涂钦昊同学还巧妙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强调情感与美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整体而言,这篇札记情感真挚,文采斐然,是对《纳兰词》的一次深刻解读与心灵之旅。

2025 /

03-10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