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一行来访我校并做客我校院士课程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5-03-17

2025年3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大学AIE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高级顾问庹晓君女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副书记孙宁博士、校长办公室高级经理周阳先生等来访我校,我校徐惠校长、高明校长助理、科教处方钢主任、招毕办吴巨龙主任等接待了唐院士一行。

唐本忠院士(1957年2月生),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市,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花拉子密国际奖,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获Nano Today国际科学奖,2023年获生物材料全球影响力奖。

本次活动到访主要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华中师大一附中签订双方学校合作协议,授牌华师一附中“优质生源基地”,与学校领导座谈,与化学类竞赛生、竞赛教练座谈和院士讲座《人生•事业•科学》等环节。

为了进一步强化两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中衔接全方位交流互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我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以确保今后将会有更加快速更加紧密的反馈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大学的便利条件。

接着,唐本忠院士给我校授予了“优质生源基地”牌匾,徐惠校长讲述了我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双方友好互动的优良传统,徐扬生院士、朱世平院士都曾到访我校,唐本忠院士作为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十的化学家,也与化学组奥赛学生、奥赛教练进行了交流,唐本忠院士讲述了自己高中阶段受教育经历,跟同学们讲起自己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化学领域,并对化学产生热爱的成长过程。

接下来唐本忠院士给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展开了《人生•事业•科学》主题讲座。讲座由徐惠校长主持。

讲座一开始,唐院士给同学们提出了三个灵魂拷问:

1.怎样度过你宝贵的人生?

2.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3.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成就一番事业?

唐院士引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他认为,人生的幸福源于为有意义的目标奋斗,而科学探索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唐院士也和同学们进行了非常有趣的互动,让同学们回答,他们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什么?有同学说:首先是要自己感兴趣的,同时也能赚到钱,养活自己的;也有同学说只要是做的自己所热爱的事情,那就是最好的工作。唐院士提出“兴趣与成就感互为因果”,他认为,最好的职业应具备以下特点:吸引你热情与兴趣:如AIE研究从冷门领域发展为全球热点,源于他对基础科学的纯粹热爱;富有挑战性与创造性:科学探索需直面未知,如通过整体论突破传统还原论局限,开辟聚集体科学新范式;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科研成果既能推动人类文明(如AIE应用于癌症治疗、环境监测),又能成就个人荣誉(如他两度获诺贝尔奖提名)。

唐院士给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科研之路。他是怎么通过科学探索,实现从自然之美到人类福祉的转变。

1. 发现自然之美,启发科学灵感

唐院士常以蝴蝶翅膀的纳米结构、萤火虫发光原理等自然现象为例,阐释科学源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他倡导通过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提炼科学问题。

2. 聚集体科学的范式革新

其开创的“聚集体科学”突破传统分子层面的研究,提出“整体论”视角。例如,AIE现象无法通过单一分子解释,需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如运动受限)理解发光机制,这一发现颠覆了“聚集导致发光淬灭”的固有认知。

3. 科研精神:解放思想,跳出框架(Think outside the box!)

他讲到人们进行了无数的尝试来抑制发光体聚集,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地消除有害的ACQ效应,他从呼吸原理上完全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挣脱传统束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讲座的最后,唐本忠院士送给同学们他人生重要启示:对于喜欢且有天赋的人,科学研究是崇高的事业和理想的事业。对个人来说有创造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来说,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希望同学们都热爱科学,热爱探索。

2025 /

03-17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