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第七周国旗下演讲】決決我华一,皓皓我朝阳
作者:
团委 松桦演讲团
来源:
撰文:校史讲解团 演讲:袁睿 施昱哲 刘昱崧 编辑:吴晨睿 吴辰涵
访问量:
2024-10-1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校史讲解团的袁睿、施昱哲、刘昱崧,今天,我们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決決我华一,皓皓我朝阳》。
“驰隙一瞬,华表闻章。” 华中师大一附中,立足汤逊湖畔,面向无垠世界,放眼长远未来,这里,孕育未来世界的引领者,秉持着 “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校训,勇立潮头,开拓创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何为华一精神?是志存高远,笃行不怠;是活跃奋进,守正创新;是广袤开阔,大爱无疆;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七十四年,时光见证了无数青年学子在这里磨砺自身,武装头脑,在这里蓬勃生长,更在世界大放异彩。
历史,是朝阳划过的地方,更是岁月的沉淀。1950年,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大批工农知识分子,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伴着浓厚的红色基因扎根武汉。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老一辈华一人是这么描述的:“住土坯房,吃大灶饭,点煤油灯。”他们在奋斗中表现出不甘人后、欲与名校试比高的气魄。经过华一人的接续奋进,1962年,我校高考成绩荣列湖北省第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创新性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自此,华中师大一附中成为一所荆楚名校,领航全国,更创造了一校培养“三院士”“四中将”的神话。前不久,我校1958届杰出校友、中国火箭专家龙乐豪院士回到母校,为同学们讲述了他逐梦航天之路的人生故事。“衷心颂母校,弦歌万年青。”这是龙乐豪院士对母校的感谢,更是无数校友对华师一的祝福。光辉于她,是历史,更是现在。
现在,是朝阳鼎立的地方,更是清辉的铺陈。2009年,华中师大一附中与博乐市高级中学联袂办学,把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制度从长江之滨辐射到到天山脚下。六批援疆教师勇担育人使命,鄂博两地从此一同前行,共谱华章。华师一附中坚持用大爱办大教育,以开阔的胸襟海纳百川,不断生发出新的力量。华一学子正以崭新姿态书写新的华章。从张鑫睿同学以总分世界第一、实验第一的成绩勇夺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到熊家锐同学、付熙哲同学自主发现小行星,再到付伟博校友在国际数学高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为世界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星星之火,是现在,更是未来。
未来,是朝阳壮大的地方,是“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的坚韧;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是“乘风远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豪情,是“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雕弓射玉衡”的锐气。今年,我校被授予“中国青少年科普工程八一09工程校”。以此为契机,学校正式成立了“卓越航天科技研究院”,开始启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第9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华师一正以引领者的风姿傲视群雄!
华师一的历史,是养精蓄锐,初露锋芒;现在,是乳虎啸谷,年富力强;未来,是扎根世界舞台,让一代又一代受益匪浅的学子创造辉煌。老一辈华一人艰苦卓绝,砥砺前行,那种下的银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新一辈华一er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那“不言”的石碑永垂不朽,焕发新辉。同学们,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行的步伐已经迈向,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进发,用智慧和汗水去探求寰宇的奥秘,用热情和梦想去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本周是一年一度的校史学习周,在这里,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习校史,传播校史,弘扬校史。让我们一起从校史中汲取力量,重燃星火,赓续华章!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