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华师一志愿暖江城,汉马出行我护航——我校师生志愿者助力武汉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

2023级14班团支部、周诗博

来源:

访问量:

2025-03-27

2025年3月23日,武汉马拉松赛事开展之日,华中师大一附中师生志愿者60余人,活跃在武汉地铁的多个站点,为参赛跑者和来汉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工作态度,向武汉市民以及各地前来的参赛选手展现了华师一志愿者的风采。

33XZ]}3V0U$]}PSK6)PR}G2_tmb
%Z{83P]E`[DOH~KW[GHHPRU_tmb
}0J(W8CNPWYTE27HM]8FV[I_tmb

当日清晨5点,天色未亮,志愿者们学校北门集合,乘坐学校统一安排的校车前往站点,奔赴地铁站各自岗位。他们在出行前就已经接受了校团委老师的精心培训,按照活动要求,全体志愿者身着校服,佩戴志愿者绶带及小红帽,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地铁站内。他们代表着华师一形象,更展现出武汉市民的良好形象与素质。

9}IJ~3V5AQ{[Z`B7}DBNVEJ_tmb

此次志愿服务的主要站点包括7号线三阳路、8号线黄浦路以及 2/6 号线江汉路。这些站点均在清晨最早时间开班,每一班车到站,都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下车奔赴跑点。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记住了站内各个出口、公共设施的方位,力图将志愿服务做得尽善尽美。

S5AE_[96EMD{D(VR0BDY`EN_tmb

志愿者们的服务内容丰富多样。一方面,他们在地铁站内为参赛跑者和来汉游客提供细致的路线引导。面对乘客们的各种询问,志愿者们总是耐心解答,用热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帮助大家顺利出行。另一方面,他们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临时性赛事保障任务,为赛事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1IUM9HB6@{XRQHOPFSE0OL_tmb

在志愿服务中,同学们为社会奉献力量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看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身影,听着声声真挚的感谢,我想志愿服务的成就感莫过于此。”袁锦瑶同学在感谢中汲取心灵力量。“我摘下志愿者的红帽,取下绶带,却将奉献的信念留在心间。”杨丰毅同学在服务中根植奉献信念。“余以为,彼此理解,互相信任,其乐融融,这才是志愿服务的真谛啊!”黎文俊同学在思考中感悟志愿真谛。

IJ348XK9M89(I5ZTWVYY6~E_tmb

随着武汉马拉松比赛开始,这次志愿活动临近尾声,志愿精神却永远地铭刻在了志愿者的心里。“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同学们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砥砺前行,展现华一学子风采!

1H2YVEU~[Q4X[0RSSZ(4L2G_tmb
2%Y2PAB~UMAGP1V4}$AG3ZK_tmb
(RR4X_LX]}S80T`G2H3)3RC_tmb
{{L(}HX$)8H@K@K1W$704M5_tmb

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华师一附中的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他们用微笑传递着武汉的温暖,用实际行动为汉马活动保驾护航,成为武汉地铁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RRK`7CN3E(IY@WARZ9E7$P_tmb
IMG_256
FWDVS%3$E6$EHPSS0Z7BEUC_tmb
EY(JNR3FO740L8)W5)P0MQ0_tmb
}HM`~E8D1DR9{O4$P{2~)5W_tmb

志愿者心得感想:

凌晨4点,天还未亮,武汉却已被人间烟火气所唤醒。如往常一样,街巷中过早的人们已在一个个早餐店门口排起了长龙。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武汉因为有了汉马运动员的存在,变得更加活力四溢。我作为在地铁站里地铁站里工作的志愿者,则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人与人自己传递的温暖。在我们对工作有疑问时,地铁站里的工作人员会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当早高峰的人潮褪去后,老师们也会与我们愉快地交流,并为我们送来热乎的包子和豆浆。而我们这些"小红帽"则负责给外地游客指路,搀扶老年乘客,为地上的汉马选手助力。此时汉马已然变成了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在传递中接住别人的光和热,又把自己变成下一个火炬,源源不断地传递温暖。

——高一19班 彭浩然

凌晨的江汉路街道有些许冷清,但道路两旁标有马拉松组委会标识的挡板,站姿挺拔的武警一切的一切无不宣告着即将到来的武汉马拉松盛会。去年12月我曾参加半程汉马的抽签,可惜没能选上,恰逢此次的志愿者活动,又让我感到一丝欣喜和激动。虽然不能亲自感受汉马赛场的魅力,但是这一次的志愿活动也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体验。看着一个个跑者小跑经过闸门,我的内心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为汉马跑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他们争取时间,难道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到汉马中去吗?汉马鸣枪后,跑者越来越少,但我们的志愿活动仍未结束。时不时问路的老人,第一次使用武汉乘车码的外地游客,我渐渐感受到志愿者的责任。有一位老人低头看了看我的牌子说:“志愿者,站这儿不给钱啊?”我笑了笑,志愿就是不求回报,我们站在这里所进行的志愿活动也不是价钱能衡量的。两个小时下来我意犹未尽,看着一个个乘客进入站口,我可以确定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汉马上的征程结束了,可我们的志愿精神不会终止,我将将名为“志愿”的火炬带往下一个站点!

——高一19班 王晨羲

凌晨六点半,地铁卷闸门开启的瞬间,白雾裹着荧光绿绶带漫入站厅。我为那些不知如何前往起点的人指引着方向。晨光穿透玻璃穹顶,那些因奔跑而急促的呼吸,在瓷砖地面蒸腾成温热的水雾——原来每座城市的苏醒,都是陌生人指尖相触时传递的温度,是千万次抬手间悄然完成的火炬接力。

——高一09班 金林轩

成为这次武汉马拉松志愿者,是我难忘的经历。活动中,我看到跑者们奋力奔跑,无论男女老少,都满是对运动的热爱,为目标全力以赴。今天四点多就起床路上还有点困,到达现场后我还是被他们的坚韧与热情感染,这场马拉松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梦想与坚持的汇聚。我深知自己的付出甚微,一城盛事,能成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荣幸!

——高一12班 焦子悠

凤鸣朝阳,晨光微熹。看着行人寥寥的街道,我内心的期待与激动已然已成汪洋,不断叫嚣。就这样怀着一腔热忱,我跟随着地铁工作人员到相应的位置准备就绪。一群群参赛选手从我面前走过,奔赴他们与武汉的邀约。盎然的活力潮水一样裹挟着我,那一刻我看到志愿者的意义所在。当每一位参赛选手停在我面前时,我的内心洋溢着无限喜悦;当我为他们解决问题后,他们笑意盈盈的眼睛让我的内心充值着满足感成就感;当行人目光放在我身前的绶带上时,代表华一形象的责任鞭策我站得更直做得更好。

在这次志愿服务中,我体味到了助人的乐趣,感受到了利他行为给予我精神世界的满足,明白了地铁工作人员的辛苦与职业责任,这一切收获都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引导我践行不以善小而不为,同样也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给予我无限力量让我在学海中肆意徜徉。

——高一14班 伍华妍

清晨,天还未亮,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北门集合点,乘坐校车来到了志愿服务地点——三阳路地铁站。我们的工作是在地铁站给游客和跑者引导方向。虽然未能现场给选手呐喊助威,但汉马顺利举行的背后是无数个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默默奉献。

参加武汉马拉松志愿者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阔了视野,还领悟到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高一12班 冯义轩

时光如梭,三年的“长跑”就快最后冲刺啦!在这美好的高中生活里留下一抹清晨的记忆。我激动的闹钟一响无比清醒,像准备好的“战士”迅速来到学校集合、出发。 来到三阳路地铁站,在地铁工作人员的简单讲解后,我们被分在规定好的位置,帮助每位有需要的游客和跑者,无比自豪,幸福感满满。如果你总是乐于行善,经常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你自己也会收获超多的快乐!今天终于体会到“乐善好施”的意义。

——高三21班 王文斌

清晨,天还未亮,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北门集合点,乘坐校车来到了志愿服务地点——三阳路地铁站。我们的工作是在地铁站给游客和跑者引导方向。虽然未能现场给选手呐喊助威,但汉马顺利举行的背后是无数个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默默奉献。 参加武汉马拉松志愿者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阔了视野,还领悟到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高一12班 冯义轩

《晨光中的华一力量》

清晨五点五十分的闹钟划破江汉路的寂静,我们华师一附中志愿者团队已整齐列队并在校服上系好红丝带和套上红马甲,这一刻我们感受到"志愿者"三个字里似乎装着整个城市的期待。我们的任务是在地铁站为游客引导方向,虽然不能直接为选手们助威,但环绕赛道的助威声里一定会包含我们的华一力量。当我们圆满完成引导任务来到赛道旁,我看到武汉马拉松宣传牌上的"武汉加油"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而身旁二十多双年轻的眼睛,正用同样的光芒照亮这座城市的清晨。随着选手们脚步声的临近,我们还听到了大武汉清晨的心跳声—那是无数平凡岗位者与华一志愿者共同谱写的时代进行曲!

——高一03班 金芸伦

在太阳露面之前,在城市沉睡之际,有这样一群人,怀着为公众服务的热情,踏上了旅程。红帽子,红绶带,伴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来到了三阳路地铁站。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我看见了参赛者们的热情,感受到了为他人提供帮助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懂得了与同伴互帮互助。

一开始的时候,我紧张地站在站口旁,捕捉着路过的每一个行人脸上的神色,心中不断回想着各个赛程起点应该往哪里走。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位叔叔向我走过来,“半马往哪里走?”“这边下楼梯,换乘一号线到黄浦路。”我边说边指向那个方向。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匆匆赶过去了。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

我和同伴守在出站口片刻不离,时刻准备为他人提供帮助。因为低血糖,同伴有些支持不住了。我搀扶着送她去工作人员那儿休息,送去食物。这只是志愿活动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

在中途等待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城市在地表之下的流动的生命。在校园之外,有更多的人,无数的生命在奔波。我想,我们也应多走进生活,走近人群,并且用自己的努力,传递一份人性的温度。

——高一12班 杨沁颖

曾经,志愿者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对象,是我需要帮助时的求助对象。今天,志愿者,是我亲手用拾取夹夹起地铁口每一个垃圾的点滴;是让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跑手们领略武汉风貌的责任。今天,志愿者,是尽管不太熟悉路况,但依然竭尽全力运用导航为老年游客指引方向的热情;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领略武汉文明的担当。红色,是志愿者的颜色,更是永存你我心间的志愿者精神。凌晨四点的武汉,月亮小小,在薄雾中化开。细雨柔柔,在人群中朦胧。责任沉沉,在你我肩上扛起。

——高一19班 王艺铭

凌晨的微风吹走了我的疲倦,红色的绶带在人群中显的格外耀眼。“亲社会”对于去年的我而言,是冰冷的政治知识要点;对于今年的我而言,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今天,面对地铁口残余的垃圾,面对陌生人的问话,对于第一次校外志愿服务我感受到了“责任”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艰难,但是那又何妨?干净的地面,陌生人的“谢谢”,无疑是在对于我“责任”的肯定。“苦”与“甜”是相对的,但也不完全,当我在“苦”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何尝不是一种“甜”?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学习,还在于“亲社会”。当我看到有这么多华一学子背上自己背包,踏上去往地铁站的旅途,毋庸置疑,我们是最“美”的学生。

——高一06班 孙慷凯

凌晨四点半,揉着惺忪的双眼,我穿上衣服,与同学们一道来到了江汉路地铁站。

在简单培训过后,我与同伴们穿上准备好的马甲,匆匆赶到各自的岗位。作为马拉松路线的途径地点之一,来往穿梭于江汉路的多半是观众,跑者寥寥无几。

但纵使不能服务广大游客与跑者,悉心帮助广大本地的市民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独特的体验?指引观众去A口看激动人心的马拉松比赛、游客去C口参观历史悠久的江汉关……短短的2个小时,五位数的步数,见证的是我们对汉马成功举办贡献的青春力量。

长夜散尽,曦华耀光。回望这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想到一张张笑脸,这一刻,每一滴汗水、每一句呐喊、每一下指引,都有了自己的意义。何谓志愿?它是奉献,是互助,更是无悔。在朝霞初照之时,你我不问过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是,志愿者。

——高二03班 云翔

天光未醒,雨点淅沥。江汉路站台的标识泛着荧蓝,自动售票机吞吐着未醒的哈欠,我系紧红马甲,看地铁钻进站厅,穿荧光色跑衣的选手们从鱼贯而入。

"小同志,汉马观赛点怎么走?"白发老者拿着并不熟悉的智能手机,老花镜滑到鼻尖。我指向A出口的熹微晨光:"您顺着红色广告走,出去就能看到,跑道两边还有表演呢!"他眼睛一亮,对我道声谢,步履轻快起来。

孩子的嬉闹声比人影先到。年轻母亲拽着两个男孩的书包带。"要换乘去园博园对怎么走?"我看着两个扭动的小家伙,"坐二号线,从这里下电梯就可以啦。"哥哥突然安静下来,对我说了声“谢谢!”

八点整,脱下红马甲的我仍然依依不舍,看着站厅里的汉马宣传语,我终于读懂志愿的意义:当我们在他人生命中留下善意的痕迹,便接续了一代代传递下来的温暖;当平凡的援手折射出人性的光芒,亿万次这样的微光终将编织成城市生长的年轮。

——高一18班 卢亿

晨曦未露,时针悄然指向凌晨 4 点,整座江城尚在梦乡,我却怀揣着满腔热忱,奔赴一场与武汉马拉松的盛大约定。5 点 50 分,准时踏入三阳路地铁站,瞬间被那涌动的活力与期待填满,一场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望着那些身姿矫健、眼神坚定的运动员们如潮水般奔赴赛道,我仿若看到了逐梦路上的闪耀星光。彼时,我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指引方向,每一个精准的手势、每一句清晰的指引,都承载着我对他们逐梦之旅的美好期许,盼望着能助其在分秒必争的赛程中抢占先机,向着荣耀全力冲刺。地铁站内,人潮如织,行色匆匆。我化身温暖使者,穿梭于人群之间,协助乘客进站、换乘,以微笑驱散焦急,用耐心化解忙乱,守护着这片小小天地的有序与安宁。

从破晓前的微暗天色,到晨光轻柔洒落,短短 2个小时,却似凝聚了无数温暖与力量,身体的疲惫早已被内心的充实与满足驱散。置身于这场与武汉同频共振的体育盛会之中,虽未踏上赛道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却凭借点滴行动,让城市的温度触手可及。那一声声真挚的感谢,那一个个饱含认可的点头微笑,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我心底志愿服务的火种。

此刻,站在志愿服务的余晖之下,我更加深刻地领略到志愿精神的磅礴伟力,它宛如熠熠生辉的灯塔,驱散疲惫,指引方向。能有幸在这短暂时光里,成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温暖 “代言人”,我深感无上荣光。这份经历已镌刻心间,化作前行力量,未来之路,无论风雨,我都愿携着这份炽热,奔赴更多传递善意与美好的温暖旅程,续写属于自己的志愿华章。

——高一12班 宋佳谈

凌晨五点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在三阳路得到了答案。清晨的第一丝曙光,被汉马选手的激情点亮,也被我们这些志愿者的热情点亮。成为汉马志愿者,在地铁站为选手指路的经历令我心潮澎湃。地铁站里选手们行色匆匆,有的满脸期待,有的难掩紧张。面对他们的询问,我虽忙得脚不沾地,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解答每一个问题。看到他们从迷茫到清晰的神情转变,听到那一声声真挚的感谢,我知道我们这些微小的付出,已幻化为被我们亲手点燃的奔跑火种,此刻正在江城的经纬线上,绽放出比春光更炽热的明亮轨迹。

——高一03班 席晋鹏

凌晨五点的地铁站,红色马甲成了最醒目的标识。第一次作为马拉松志愿者,我在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参赛者,为迷路的老者指明方向,帮带婴儿车的妈妈推车引路……那些瞬间的善意交汇,在晨光中织就温暖的网。

当轮椅跑者互相鼓励着驶出站台,当白发老人与年轻跑者击掌同行,我忽然读懂这场赛事的意义:它不仅丈量着城市的距离,更串联起陌生人之间的温情脉络。我们的指引或许只是简单的手势与话语,却能让异乡人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志愿服务结束时,晨雾早已散尽。回望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那些交汇的目光与道谢声仍在心头回响。原来每个微小善意的累积,都能让城市的心跳更加温暖有力。这份经历让我相信,当我们愿意为他人亮起一盏灯时,整座城市都会闪耀光芒。

——高一11班 江欣妍

清晨五点半的武汉,过早的香气都还来不及飘起,就已有人在为这场马拉松奔波付出。有一种精神,他被称为奉献;有一种责任,他被称为志愿。站在地铁站里,当拥挤的人潮化为有序的排列,当看见他人投来的感激的目光与笑容,身上的红色马甲突然拥有了沉重的分量。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因为“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是一次又一次指引的手臂,是一句又一句恳切的帮助,清晨的霞光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中洒满天空,而我们,也在这片霞光中闪闪发亮,用自己的汗水书写武汉的风貌。

——高一11朱慧敏

凌晨五点的地铁站,红色马甲成了最醒目的标识。第一次作为马拉松志愿者,我在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参赛者,为迷路的老者指明方向,帮带婴儿车的妈妈推车引路……那些瞬间的善意交汇,在晨光中织就温暖的网。 当轮椅跑者互相鼓励着驶出站台,当白发老人与年轻跑者击掌同行,我忽然读懂这场赛事的意义:它不仅丈量着城市的距离,更串联起陌生人之间的温情脉络。我们的指引或许只是简单的手势与话语,却能让异乡人触摸到城市的温度。 志愿服务结束时,晨雾早已散尽。回望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那些交汇的目光与道谢声仍在心头回响。原来每个微小善意的累积,都能让城市的心跳更加温暖有力。这份经历让我相信,当我们愿意为他人亮起一盏灯时,整座城市都会闪耀光芒。

——高一11班 江欣妍

当天边晨光乍现,雨点淅淅沥沥落下,我站在江汉路地铁站的志愿者服务岗位,既兴奋又忐忑。江汉路站来往的跑者不是很多,观众以及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居多。指引观众前往A出口看汉马,耐心回答爷爷奶奶们中心医院在C出口,搀扶着残障人士换乘地铁……无数个这样的瞬间编织成了我难忘的回忆。人与人的相遇是奇迹最小的单位,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我身边经过,我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站立,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在跳动,我是其中的一根毛细血管——我们没有具体的姓名,而胸前的红衣黄字昭示着我们的身份,我们是,武汉地铁志愿者。

——高一02 班 姜文非

天蒙蒙亮,江汉路地铁的闸机旁,专用的快速通道边,工作人员与我们顺利地送过了一位又一位参赛者。望着他们快步走下站台时坚定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参赛路上的热闹非凡,也切实理会到了“志愿者”一词中蕴含的意义与责任。七点刚过,站口人流如织,一位又一位寻路的游客接踵而至。准确而又迅速的指引之后,他们匆匆向着目的走去。我们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等待一位又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点亮一盏又一盏灯,用武汉华一人一脉相承的热情,照亮他们前行的光明方向。

——高一06班 周子峻

凌晨四点的闹钟响起时,室友们都在摸黑穿外套。我们踏着星光赶到三阳路地铁站,身披华师一的红绶带,中途有校友一起合影,共同见证了高一级新生与几十年前的华一er的薪火相传。七点前人潮最密那会儿,喊“请往B口出站”喊到嗓子冒烟,但看见选手们顺着我们的指引顺利入场,突然明白了“责任”二字就是藏在这样具体的瞬间里。

——高一06班 彭逸飞

清晨六点站在三阳路地铁站的指引点,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座小小的桥。左手承接参赛者的焦虑,右手传递赛事的秩序,而脚下是无数人匆匆碾过的晨光。不需要被记住姓名,不需要被镜头对准,当人群顺着我们的手势汇成顺畅的河,便完成了志愿者最本真的使命——用身体作路,用耐心作灯,让陌生的相遇都流淌成温柔的必然。

——高一06班 张怡晨

人与人的相遇像春天的雨丝,短暂却湿润心田。在三阳路往来的人潮中,我们不过是最普通的服务者,但那些真诚的“谢谢”、那些擦肩而过的微笑,都在提醒我:善意本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载体。当陌生人的目光因我们的存在而少一分迷茫,当匆忙的脚步声因我们的指引多一分笃定,便触摸到了人间最朴素的温暖。 

——高一6班 王瑾然

天未亮时站在三阳路地铁站,看着城市在晨雾中苏醒,突然明白了“志愿者”三个字的重量。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在需要的地方站成一座路标,用重复百遍的指引声为陌生人照亮方向。当汗水浸透红马甲时,反而更清晰地感受到:真正的奉献不是燃烧自己,而是像路灯般恒久地发着微光,让每个参跑者脚下都多一寸安稳。

——高一06班 熊怡玲

在武汉生活了十几年,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与“汉马”这项赛事相关。

天阴沉沉的,蒙蒙下着三两滴雨,鲜艳的黄色短袖组成的人潮却好像将这阴雨天撕开条裂缝。坏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参赛者的热情,每个人脸上都是自信与明媚。在涌向出口的人群中,偶有不确定地点的,我们的任务便是为他们指引方向。

开始时,我站在原地,无所适从。对于黄埔路站,我刚刚知道一些大致方向,但在其他细节上,我毫无了解。犹豫片刻,我决定询问工作人员。如果有人问卫生间,应该怎么指路?工作人员姐姐给出了我没想到的答案——如果急用,出站就有公共厕所;如果不急,赛道沿途有移动厕所。她考虑到了选手不同情况下的需求,这让我意识到志愿者的任务并非只是正确指引方向,更要全面为有需要的人考虑,让他们感到关心和帮助。

在这座大江大湖充满豪迈气息的城市,不仅有振奋人心的赛事,更有温暖人心的关怀。

——高二14班 陈馨怡

伴随着凌晨四点的闹钟响起,即使四周仍是一片漆黑,但作为一名志愿者,内心深处却是充满向往,灯火通明。在黄浦路地铁站门口,看着一波又一波的选手怀揣着激动与兴奋从楼梯口下来,我的内心也跟着一起欢呼起来,即使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我也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职责。从一开始的陌生和不自信,到最后的轻车熟路,在一次次的指引下,我见证了自己的蜕变。当然,这也离不开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与耐心解答。汉马,不仅是每位选手的马拉松,更是每个身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接力与赛跑!志愿精神以“火炬”的形式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下去,共同谱写人间温情。

——高二14班 左瑞宇

凌晨五点的北门已是聚集了一批人,那都是汉马的志愿者。我随大部队在六点到达地铁站开始了两个小时的站岗。刚开始一切顺利,我只用引导选手走专用通道,直到有人来问我跑全马往哪走,而我却只能告诉她可以去问工作人员。愧疚之余,我认真设想了选手们可能问的问题并向工作人员询问了答案,在之后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不够完善,但总体上可以较准确地为选手们提供帮助。

在本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快乐与成就感,同时也明白了当一名志愿者并非形式,而是需在充足地准备后确保自己可以有效为他人提供帮助。

——高二14班 范晰晨

看那相拥成簇的艳黄的花海!这便是本次我们的志愿地点——黄浦路地铁站中的壮观景象。每一位武汉马拉松的参赛者,都身披象征着热情与朝气的赤黄色赛服,或是马不停蹄地奔向起点,匆匆掠过我们身旁,或是驻留脚步,流连于地铁站的“风土人情”,拍摄了许多其他参赛者的合影,抑或是放下赛前紧张的心态,与我们畅谈一刻。我想,这也许就是志愿服务的最大意义吧!在夹杂着困意的晨曦中,一位位参赛者的开怀大笑是我们也忍俊不禁,彼此共鸣;在奔走服务的倦意中,那些被我们帮助的参赛者向我们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如三月春风吹散了我们的疲惫,使我们倍感温暖,不虚此行。余以为,彼此理解,互相信任,其乐融融,这才是志愿服务的真谛啊!

——高二14班 黎文俊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华师一吗?

空寂的校园里,路灯清冷的光,照着我们去到那个拥挤的地方。

人来人往,几顶红帽漂浮在金黄赛服的海洋。

困么?饿么?腿脚酸软了么?

你我却无人擅自离岗。

尚且稚嫩的语气,永远出乎意料的问题,

只好用尴尬的笑以致歉意。

我志愿来到此地,为“马拉松”的传奇,添一份江城的活力。

尽管工作有时不尽人意,但我至少会为您指明——

起点在哪里。

——高二14班 钟南浠

人生总要完成几件有意义的事吧。我认为,汉马志愿就算一次。早晨四点三十的华师一不多见,五点的街道不多见,五点半的长江大桥也不多见,更别说早上六七点的志愿服务。每一列地铁到站,就有无数身着鲜艳黄色T恤的人们涌出。我的工作是为他们指明出口的方向,以灿烂的笑迎接他们的到来。看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身影,听着声声真挚的感谢,我想志愿服务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高二14班 袁锦瑶

作为华师一的学生,在3月23日汉马开赛当天,我有幸参与武汉马拉松黄浦路地铁站志愿活动,内心满是感动与收获。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里,我到达了我的岗位,带上绶带,引导选手出站。我的心情也如同选手一般激动。通过解答选手们的问题,我感受到作为社会有机成分的我对社会的贡献。在这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我希望每位社会成员都有不畏艰险的汉马精神,为国家与社会做出贡献,迎接灿烂人生。

——高二14班 刘宇轩

四点,天空还是一片深邃的蓝黑色,远处的天空,微微透出一丝淡淡的青灰。苍穹之下,一群心怀热情的青年们正在聚集,计划着“干一件大事”。

五点,大巴车准时到达,约一个小时后,一对对头戴小红帽,身披红绶带的志愿者们来到既定地点,开始了今天的特殊任务。为武汉马拉松的参赛者引路。作为华师一的一名高二团员,我也在志愿者之列。

在等待选手们的到来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自抑。

随着地铁一列列抵达,参赛者们也随之到来。接连不断的问题,一班班的轮岗……虽然忙碌得抽不开身,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帮助他人的满足与自豪。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期盼着下一轮的人潮。

不知不觉间,地铁站里的选手越来越少,此次的“学雷锋”志愿活动也进入了尾声。站外,武汉马拉松的参赛者们聚集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终点无畏地奔去。站内的我们,也应不畏道阻且长,勇敢地紧跟雷锋同志的脚步,为建设一个和谐富足的祖国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高二14班 马晓珺

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华师一吗?路灯淡黄的光晕开在夜色中,很美,很宁静。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揭开夜的帷幕,当这座城尚未从睡梦中苏醒,我们便已出发。夜,是寒的,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热情。我们将作为志愿者,前往黄浦路地铁站,为汉马跑者和来汉游客提供路线指导,为武汉马拉松的顺利进行尽一份力,发一份光。

清晨的风,夹杂着蒙蒙细雨,拂去了心中最后的一丝倦怠。精力百倍,我们站上了既定的岗位,等待着第一批游客的到来。铁道轰鸣,人潮汹涌,跑者们来了——有说有笑的年轻男女,也有相互扶持的白发老人;有赶热闹而来的普通市民,亦有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问题也接踵而至——“卫生间在哪里?”“跑半马哪个出口离开?”“附近有早点摊吗?”……一一应答,偶有不解便领他们去,咨询更为专业的工作人员。

最难忘的,是一位身着黑衣的大叔,走到我身前,将一把伞塞进我的手中,说道:“小伙子,这伞送你,待会别淋着。”我很想追上他,谢谢他的好意,告诉他我带了伞来。但身边的乘客还在焦急的等待我来指路。待将身边乘客送走,再去寻,他却已消失在人群。

你或许会问,一大早起来,去做志愿者,站两个小时,苦吗?累吗?的确,难免会有腰酸腿痛的疲惫时刻。但是,看着手中的雨伞,看到一位位乘客得到解答时露出的笑脸,我明白,这一切的疲惫都是值得且意义非凡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我很庆幸,庆幸我成长在武汉这座乐于奉献的城市,成长在华师一这一个崇尚奉献的校园,倾向我获得了这样一次亲身体验奉献的机会。仍记得学长学姐路过身边的笑语:“华师一的志愿者还是这么给力!”是啊,作为一名武汉人,一名华师一人,我应当将奉献的火种根植于心中,传递下去。

雨渐停,日已高悬,活动接近尾声。我摘下志愿者的红帽,取下绶带,却将奉献的信念留在心间。

——高二14班 杨丰毅

2025 /

03-27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